岳麓书院的庆典整整进行了一天,才在庄严、郑重、忙碌、议论中结束了。
第二天,座谈会开始了。
当然,基本是李易谈,大家听。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东林书院以关心天下大事闻名,其实哪个书院是闭目塞听的呢?
岳麓书院承接的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更讲究跟上时代潮流。不然山长叶坤,决不至于研究黄浦军校的教材,也不至于主动倒向李易。
这几年,所有的军国大事,几乎都和开荒团有关。现在正主就在这里,不当面听听,真浪费了这一次见面。
李易就从正逐渐变冷的天气说起。
现在大明人都在报纸上知道,经南京科学院观测:全世界都开始进入小冰河期,气候逐渐变冷。
刚开始大家也有过质疑,不过随着多方佐证,这个世界变冷的学说,还是被逐渐接受了。现在,许多心思重的读书人开始进入了杞人忧天阶段:世界会不会无限制的变冷下去?最终滴水成冰,万里冰封?
不要说那样场景太可怕,就是看看现在,天气变冷导致各种天灾:粮食减产,运河两岸,饿殍遍地,各县都成立了收尸队,已经够触目惊心了。
流民这样多,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发生民乱。所谓王朝不过300年,大明眼看200多年了,会摆脱历史的这一魔咒?
进入这万历末年,大明对天下的控制力极弱。这些书生坐而论道,居然敢大大方方论及大明兴亡。
大明末期,忠君思想被嘉靖和万历,这两个基本不怎么上朝,却都执政40多年的皇帝,给磨得淡了。至于说因言获罪,还真没人怕这个。
这个时代报纸满天飞,不是天天在谈这个?
也不见大明去上海查封这些报社。
现在大明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甚至大敌李易招摇过市,居然不敢略有加害,生怕开荒团换个暴力的主儿执政,动了心思取代大明,毕竟李易表面看没这个打算。
各级官员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谁还理书生论道?
高攀龙最先提出疑问:“李易,记得你是在周庄,第一个提出气候变冷的。你给个确切说法,这天会不会一年年,无限变冷下去?”
李易摇头道:“天无绝人之路。天道循环,冷热交替,只不过我们正遇到这一劫而已。粮食减产是一定的了,但总不至于一茬庄稼都不让种。”
高攀龙叹气道:“多灾多难啊,就算现在这样,已经是百年不见的惨境。我们华夏子孙,以后何去何从呢?”
李易道:“西方应对气候的变化,方法是向海外殖民。咱大明如果还采取闭关锁国那一套,土地
产出供不上,结局必然是内乱四起,自取灭亡。”
大家都认可李易这个说法。因为这几年,如果李易不移走2000万灾民,说不定会出什么大事,大明会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模样。纷纷表示感激李易恩泽万民。
李易暗道:我还移走了一个混世魔王高迎祥呢。你们还真应该感激我。那可是八大寇之一,横行天下的。话说自己只记得高迎祥、张献忠,八大寇是不是不知不觉,被我移走了好几个啊?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这个时代八大寇名声不显,也许就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自己哪里去查。
叶坤道:“司令,不知道现在黄河泛滥地区,灾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