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后金的女真人,也世世代代生活在辽东的土地上,你现在让人离开辽东,这背井离乡的,是不是过了啊?
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百姓,早忘了这两个民族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又满脑子宽容同情了。
不过不忘前仇的也多的是。以《新青年》为
首的几份激进报刊,率先开始抨击这种仁义是迂腐的仁义,开始历数科尔沁和努尔哈赤的罪恶。为李胜信的蛮横鼓掌喝彩。大明国内,又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交锋开始了。
虽然徽州城里,也是议论得沸沸扬扬,可是李易这时身处翠微寺,这红尘之外,自有一份清静。
可是这厚厚的一摞战报文书,还是打破了李易平静的生活。
李胜义辽西大胜,不出李易所料。不过李胜义搞的以夷制夷,让李易对这个师弟刮目相看。看来李胜义不仅知道打仗抢地盘,而且也开始留心抢来的地盘怎么消化治理了。这进步挺大,不错不错。
至于李胜信,李易认为这货就是一个闷骚型的。李胜信一直没机会独当一面,自然看不出他的行事风格。不过这些师弟李易一手带出来,哪个不熟悉?所以李胜信才被他折腾到南海,锻炼一圈转身就上位军长。
至于现在李胜信西逼蒙古,东赶后金,对于
闲得无聊的李胜信,那是题中应有之意。
原来开荒团需要平衡蒙古、后金和大明,现在时过境迁,开荒团数十万大军纵横北方,哪还在乎这些家的感受。
李胜信拉出架势,就差指着努尔哈赤和林丹汗的鼻子问服不服了。收拾耍刀片的努尔哈赤,当然毫无压力。至于说林丹汗,如果林丹汗有什么异动,自有李胜恭对付他,自己惹了后就可以不负责任了。
李易把战报挪到一边,武装到牙齿的开荒团,没什么好担心的。李胜仁无为而治就对了。这些师弟他一手带出来,说谁比谁水平更高,李易也做不到。
李汝华的来信,说的是这一个月,中华联邦银行,已经在各个繁华州府,开了七家江南分行。李汝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上海人才济济,李汝华厚积薄发,年后突然发力,一下布局了几个分行,犹有余力。多年户部尚书可不是白做的,业务能力没的说。
对于银行的具体运作,李易只能藏拙。这可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他可不敢瞎指挥。
崔芸来信说的是两件事,第一是她自己的业务。
正月二十八,保险公司再一次发放1000份保险单。每份2000人,将陆续移民200万。扬州附近难民,为之一空。虽然后续难民络绎不绝的涌过来,可还是大大减轻了扬州的压力。
崔芸打算以这个节奏,每月发放一次保险单,乐观估计三四个月后,运河沿线将暂时没有难民。不过长安、太原、向阳三省人口也将饱和。
崔芸特意表扬了孔凡。说李易发现的绝对是个人才。这个人长于识人用人,一次性从运河两岸和山东,带回了2000来名一心求官的读书人。在干部学院培训后,就可以奔赴南三省上任了。
崔芸觉得这个孔凡可以大用。
由孔凡这个人,崔芸又提到了开荒团的吏部是不是应该成立了?这大批官吏的审核派任,责任不
明,一片混乱。
李易开始揉太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