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章北京银行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2360 字 6个月前

计许多有能力的,就会拿脚投票了。

可是这样一算,今年就要再支出380万两银子。万历推说等李鋕回来,看看辽东的谈判结果。可是官员们等不及。

好不容易万历吐了口风,鬼知道李鋕那犟驴谈个什么结果。万一谈崩了呢?万一年后再议呢?万一钱暂时没回来呢?

这钱年前要不出来,年后就甭想要出来了。

大家都要求去北京银行,来个一个月短期贷款,李鋕拿钱回来,就堵上这个窟窿。

可是拿什么抵押?大家觉得反正贷款一个月,什么抵押不可以。就盐税吧。这个信誉高。

万历感觉自己已经是个败家子了。这发工资还要贷款,自己可是开了古往今来的先例了。

不过实在拧不过这些大臣,最终还是答应了。

盐税作保,贷款380万两银子,谭青云不用风险评估,直接就批复了同意。

盐税是大明最大的税种,不过既然是短期贷款,利息就是一分利了。

大明倒不计较多这二厘利息,银子发下去,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许多人就开始研究这精美的银币。有些财大气粗的大臣,干脆就嘚瑟一把,掏出了黄灿灿的金币。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东西好,精准,不用揣块散碎银子,想花钱现场称重。

听说开荒团也准备了铜币,不过被李易否定了,铜币还是继续用大明的。

这个事万历倒是挺赞成李易,如果李易发行铜币,那就过头了。铜币可是大明的专利。

把铜变成铜币,里面牵涉的利益太大。当然最大的获益者还是他这个皇帝。

李易放弃了铜币,只发行金币和银币,这就证明,李易没有坏透,还心念大明。

这场官员的工资,让李易的金币银币,来了个免费推广,代言人就是大明的大臣。一夜间,这种

钱币家喻户晓了。而且大家互相攀比,出门你连个银币都不揣,一看就是个下等人。银币有一两的和半两的,你揣不起一两的,揣个半两的小银币也可以阔气一把。一个没有,那你也就是几个铜子的穷命。

严格说起来,就算半两的银币,也有后世800元左右的购买力。还真不是一般人揣得起的。

当然,真正能摆阔气的还是金币。吃饭付账的时候,假做无意随手拿出个金币,那才是真正的大款。金币价格十倍于银币呢。

接着来贷款的,就是京师和开荒团打交道的富豪了。

这个世界,最缺钱的,永远是最有钱的一帮人。

这些富豪都有大量固定资产,可是在上海,人家不认你京师有什么家当。这回好了,可以在京师贷款,拿这钱去做生意。现在百川东流,谁都知道,只要你勤快,上海有数不尽的生意可以做。甚至你笨到随便在家乡拉点土特产,也能在上海卖个满意价钱

北京银行的钱,一开张,就开始流水一样放了出去。

没两天,北京银行开始发布通告:吸纳个人存款,月息一厘。十两银子以上起存。

要说这存款给的利息也太少了点儿,而且不接受小钱。可是就算后世,银行负利息的国家也不稀奇,在这个时代,个人家的银子,几乎就是偷偷的埋起来,怕丢怕抢的。现在有了一个安全可靠的人给保管,还给利息,这已经是喜出望外了。

担心银行的信誉的人很少。现在的开荒团,如日中天,钱都祸祸着随意花,还差你们这几个小钱?

估计这就是人家李易李大善人,为了给大家弄几个小钱花,才吸纳存款的。

去过上海看了海外归来战舰,带回的巨额金银的人,现在可有了夸耀的地方。茶坊酒肆,都是他们演讲的舞台。开荒团在海边堆的金银,很快变成了

金山银山。

大家恍然大悟,难怪开荒团一下子,要在全国开那么多银行。这都是钱多闹腾的。

有消息灵通的,就说出了朝廷大借款的事:现在朝廷从北京银行借了上千万两银子,把盐税和漕运税都抵押出去了。朝廷都从银行借款,这更让大家对银行有了信心。

许多家把祖宗埋藏下的几十斤几百斤的银疙瘩都挖出来,送到银行存储。北京银行,一下子门庭若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