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再一转念,自己以后求李易的多了,自己这么两手空空就去上海打秋风,好说不好听。自己做得可真有些不得体。
这去上海的一路上,林丹汗始终沉浸在纠结中。
李胜义的船队规模最大,他带的东西也最多。
这过年了,只给娘磕头可不行,沈媛也许不会挑自己,可是众兄弟会挑自己的礼。
自己是一方统帅,必须在兄弟中带个好头,表示孝心。所以沈媛的礼物是最多的。辽东的各种土特产,各种稀罕玩意儿,百物杂陈,琳琅满目。
想当年在向阳大院,大师兄收拾他的时候,娘可没少护着自己。带多少礼物都是应该的。
然后就是孝敬大师兄和二师兄李胜仁的。这两人本身用不着给别人送礼,可是大师兄手脚大,随时打赏哪个,有点儿稀罕物还是好的。所以这东北的人参、鹿茸什么的,李胜义预备的就多了。
至于其他兄弟,礼物是不用,不过酒是必须的。
他把辽东最好酒坊的好酒,装了几百坛子,足够喝个尽兴,这就够了。
冬日朔风凛冽,可是李胜义只着薄棉衣,立
在船头,想起马上可以和众兄弟把酒言欢,心情激荡,扯起他的破锣嗓子,唱了起来,歌声远远的传了出去: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李胜义最喜欢大师兄的这个歌,他唱的太卖力,太忘我,有些跑调,有些嘶哑。可是那种说不出的豪迈,说不出的英雄气概却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代善披着狐裘,偎在船舱中,歌声遥遥传来,忽断忽续。
他忽然有了英雄迟暮的感觉。
代善今年刚刚35岁,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
之首。
原本他踌躇满志,大有纵横天下谁敌手的感觉。可是辽东自从来了李胜义,他就一天比一天的感到穷途末路。
李胜义不过20来岁,这样的年轻人他本最瞧不起。正是浮躁的年龄。可是李胜义是什么样的性格,他根本摸不准。不过有两样他是知道的,那就是:狡诈,凶悍。
随着时间推移,他知道了李易手下,勇将如云。可是这四个字评语,却不是李胜义独有的。好像是这些人共有的。
后来他终于听八弟皇太极给他做了解释。
皇太极说一口流利的汉话,经常潜入大明,京师都去过几次。对李易的信息,掌握的最多。
皇太极告诉他,李易手下的勇将,几乎都是他的师弟。从小一起长大,都是李易一手教出来的,具备相似的性格不奇怪。如果性格完全不一致,倒是奇怪的事。
海风时断时续的送来歌声,代善为了听得仔细,走出船舱,恰好看到林丹汗也走出船舱,凝望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