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坐困愁城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2068 字 9个月前

有了辽东这个超级米粮仓,李易底气很足。

既然粮食充足,干脆先稳定灾民情绪。于是李易就下令:给广东和福建灾民,免费送十万石粮食。

这一下可是好心办坏事,百姓本来就对迟迟没有移民,有了猜疑的心思。这一下子,谣言满天飞,各种版本的猜测就出来了。

这肯定是短时间不能移民了?不然怎么送粮食过来?

开荒团那样强势,不是理亏,也不会这样低姿态啊。听说原来都是那些买地富户,自己筹钱筹粮,这回怎么变样了?这一下,不仅百姓慌了手脚,保险公司门外的商人,也慌了手脚。

这都等这么久了,别是这个事泡汤了吧?是开荒团打了败仗吧?真是这样,那保险公司的金字招牌可就砸了。

各种疑问纷至沓来,李易每天被这些事纠缠着,心下对李胜智就恼了起来。

人家崔秀有事儿,就早请示晚汇报的,你倒好,一下子来个音信皆无。你李胜智好的不学学赖的,这是学李胜广啊,一走就杳无音信?

提起李胜广,李易更上火,如今一年过去了,大洋彼岸的季风,也该把你们吹回来了啊?十多万人马跟我玩蒸发?

这帮家伙越来越不像话,这都怪自己当年对这些师弟管教不严。

其实李易真错怪两人了。

李胜广这帆船必须等大洋彼岸的季风,只有等东风浩荡,吹向西方,他才能动身回家。至于李胜智,他是一门心思做点成就出来,哪愿意没战果就回来汇报?

打下南定能算战果吗?就那么个小城?肯定不算。这当然就不用汇报。必须得打下东京。

可是这东京第一不好打,第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葡萄牙又来横插一杠子,让李胜智来回奔波,耽搁了不少时日。

这眼看11月下旬了,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

这一日,鲁平来找李易,他打算大连的水泥厂和港口同时施工。大连港可是不冻港,正处于黄海、渤海交界,趁着冬季,平整道路,修筑港口,正是好时候。

鲁平兴奋的对李易道:“司令,我算过了,您就不用愁这些俘虏的去处了,这些水泥厂和港口一施工,几十万俘虏算什么,几百万也用的着。”

李易只是苦笑。

他当然知道,这个时代没有大型设备,都靠人的两只手干活。他这一搞大规模基建工程,不仅是解决了空余劳力问题,连铁厂都盘活了,工具的需求就是一个天量。

辽东的铁厂,再也不用担心生产过剩了。

问题是:俘虏在哪呢?

前期运过来的几十万人,女人都送纺织、纺纱那边去了。上海的港口、道路等建设工程,用去了大半,台湾基础建设又用了一部分,如今已经两手空空了。

鲁平不明所以,这货还在哇哩哇啦宣传他的建设大计,全不知司令心中所想。

这时李汝华晃晃荡荡走了进来,这大佬有不用通报就见司令的特权。

鲁平见李汝华进来,自然知道人家这是有大事,忙点头哈腰的站起道:“司令,明天我把详细计划书拿来啊。我先告辞了。”

总算走了一个,不过这可又来一个。

李汝华拽了把椅子,坐到李易对面道:“司令,今天崔芸把各项工程建设的发包方案给我了,这福建和台湾已经开工了,辽东再一开工,我就得动用银行的准备金了。现在辽阳银行是我们自己地盘,靠信誉就可以混下去。南京银行、京师银行不行,我们要发行新币,没准备金怎么可以?司令你今天可得想个办法。”

李易道:“事事都我想办法,那你这个行长不失业了?自己回去想去。”

李汝华自己拿杯倒了一杯茶,尝了一口,道:“呀哈,好茶!这是杭州明前龙井啊,你又不会品茶,这么浪费干嘛。”说着自己去旁边翻找出两盒龙井,放在手边。他早已经知道李易没有架子,自然越来越熟络,打劫的手段也越来越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