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章科技孵化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2025 字 9个月前

一时间,洛阳纸贵,虽然局限江南,局面小了些,可是订阅直追《中华日报》。再加上人家王月生是李易弟子,起码人家王月生这样说的,《新青年》直接就在新江口落地了,既然有了保护伞,报纸也是大放厥词,百无禁忌,大受青年人的追捧。

《明报》则是半大明官方的报纸。由南京翰林院主办,都是饱读诗书的学究,自然看不上《新青年》,打嘴仗多是这两家报纸,《中华日报》一般置身事外。

可是一般情况下,扔炸弹的都是《中华日报》,这一次也不例外。

这一次,两家报纸辩论的就是重奖工匠该不该。

可是辩论起点是正常的,很快辩论就升级到针砭大明的等级制度。

《新青年》从杜方改良纺织机器,到底具有多大商业价值谈起,质疑把工匠放在社会最底层合适不合适。

《明报》则从祖宗之法不可变,太祖的规矩,那是可以随便质疑的吗?

可是你扣再大的帽子,奈何这帮年轻人有李易做靠山,根本不怕,语言是越来越犀利,最后终于发展到彻底质疑国家大政方针了。

这一下这《新青年》是出够风头了。尤其是王月生,一个女子,笔锋犀利不下须眉。而且别人是笔名,藏了身份。王月生是女子汉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直接就是王月生这名字,这一下,这名字就直达圣听了。

按理说王月生大逆不道,万历帝应该不发兵捉拿,也得气个半死。可是事实上,万历帝听说这女子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是一等一的大美女,歌声绕梁,能让人三月不知肉味后,居然成了花痴。每期《新青年》都要找来,看看这王月生又写了什么文章

更奇葩的是,万历帝竟然多次叹息,不能见见这奇女子,看来美女真是天生优势,就算犯错误也是占了天大便宜。

皇帝也成了王粉,这事终于传出宫外,传到江南,王月生更是名气大噪,一时无两。《明报》欲辩无言,这皇帝都倒戈成王粉了,自己这报纸哪里还有底气?

不过辩论虽然落了下风,可是鲁平这个水泥,大家可是颇有微词。这水泥可不比蒸汽船那呼呼喘气四处跑的妖怪稀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更结实点儿的三合土嘛。

就把这个东西鼓捣明白了,就是2000两白银,一家人舒舒服服活一辈子富富有余,这也太夸张了吧?这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人情何以堪?

可是人家《中华日报》上说了,这个东西以后铺路造房,那是用途无限。这不屁话嘛,谁不知道

建筑都用土?用你来说?凭这东西就能超过读书人?这真让人心里不平衡啊。这咱读书人学的孔孟之道还有什么用?这些臭工匠真就反天了?

不过这些议论很快就被一个新的消息湮灭了。大家再不关心鲁平的获奖问题,这太小儿科了。看看新消息,吓死个人!

这震撼人心的消息,就是李易继上海国际贸易城之后,再一次开始了新的疯狂烧钱行动。

李易知道这个水泥远不如后世的水泥,还有许多缺陷。不过,肯定比这个时代的各种糯米土或者其他土硬度要高。虽然使用年限还不知道,不过自己这两天铺了一小块地,反复踩踏试验,感觉还不错。这个时代可没有重型车辆,这个半成品水泥可用。

最关键的是,李易可以造出廉价的水泥。

后世做水泥,需要交各种税和费,需要大量的工人开支,需要给患职业病工人医疗保养。成本很高很高,就这样还是不耽误盈利。

现在李易造水泥,没有任何税和费,工人都

是抓来的,成本太低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