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胜山的战阵离河有二里路。这让郑梉的铁甲军省力不少,只需要走二里多路,就可以攻击到敌人了。
这个时代一套普通铁甲,就是20多斤,再加10来斤头盔,再加武器,每人负重40多斤。并不是人人都是大力士,所以平时甲胄这些东西是不会穿上的,穿上后,走动的距离一定不能太长,不然就不用打仗了,想象一下我们背袋米走几里路,真是累也累死了。
海盗是不穿甲的。这个职业落水是经常的,身上加几十斤分量,那真是嫌自己命长。如果有足够宽阔的地方,海盗们撒腿就跑,南定军只能干看着。可惜现在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
两军越来越近,郑梉诧异的发现,对面海盗突然收起了火枪。这是要干什么?海盗都是不见棺材
不落泪的,也不会投降啊。
等到这些海盗拿出了手榴弹,郑梉就更奇怪了。
这个时代,开荒团的手榴弹还不是大路货,人人都认识的。不过郑梉当然不会认为这些海盗就是拿出一个铁疙瘩,打算像村夫撇砖头那样,用这个东西砸自己决胜负。
他在猜测这个东西的功用。不过变阵已经不可能了,双方前锋距离已经相距100步左右,没法停止了。
再说,就算知道这些东西是爆炸物,郑梉也不可能随意变换队形。临时又能想出什么队形对付手榴弹呢?
部队又前进了30步,反正敌人火枪都没拿,盾牌兵也不那么紧张了。
在鼓声指挥下,军兵停住了脚步。弓箭手开始半跪在地上,一支支拔出箭囊中的箭,插在自己身
前的土里,这是为了更方便的搭弦,同时也是对箭的最后一次检测。
有发令官在发令,弓箭兵开始有条不紊的拔出身前的箭,搭在弦上,准备拉弓。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奇异的“嗵嗵”声,下意识抬头看,几十个黑点从空中掉落,这是。。。。。。?
李胜山站在迫击炮阵旁。
迫击炮阵,被布置在火枪阵后100多米。
李胜山的火枪阵,是10个小阵构成。每一个小阵是30x30的队形。30排的厚度,比正常10排到20排厚度要厚许多,李胜山担心刚逢大变,军心浮动,如果军阵被杀穿了,那再组织防御就难了。
两军距离70米,自己军阵近百米厚度,炮兵阵地又拖后100多米,300米的距离,正是迫击炮最容易精确瞄准,杀伤力也最强的时候。
迫击炮事先早调好了角度,因为李胜山知道,弓箭兵肯定会在70步到100步停住脚步,开始抛射。弓箭手的轻弓,有效杀伤正是70到150步,这个距离也恰好是弓箭手最佳攻击距离。
李胜山死死盯着敌方战阵,当三排盾牌兵合成一排,把巨盾底部插入泥土,构成一堵密实的盾牌墙,准备死扛一切攻击的时候,李胜山大喝一声:“开炮!”
30枚迫击炮弹高高抛起,在蓝蓝的天穹下成了一颗颗小黑点,又迅速的落入了敌阵。
射击准确的老炮手们,事先反复测量核对了距离,又挨个帮新炮手调整迫击炮仰角,真的是做到了精准无误。30枚迫击炮弹正好落入弓箭手群中。
这个时代的战阵,都是密集型的。炮弹随便落下,想要落空都不可能。随着“轰轰轰”的爆炸声响起,数十人被爆炸气浪抛起,死掉的倒好说,炸断了胳膊腿的,都死命哀嚎,郑梉战阵一下子乱了。
郑梉也愣住了。
炮弹?没看到敌军往下搬笨重的大炮啊。对面战阵前也没有炮的影子。这样多炮弹从哪来的?
这样小巧的迫击炮,实在太不起眼了。尤其是迫击炮可以随时拆分成底座、炮管,士兵随手就可以拿走的时候,有谁能注意这样一根铁管子呢。
李胜山没有发愣,他传令第一排投弹兵30步助跑投弹。以后每排加5步助跑。士兵间距是3米,多5步助跑,就等于每排多前进两米距离。
这些战兵每天训练的就是射击和投弹。多少步助跑,那真是每人都机械式执行,第一排人快速奔向敌阵。
随着发令官的大声命令,在第一排投弹兵跑出30步后,第二排启步了。
郑梉被炮火的打击没缓过劲儿来,自然弓箭手射击的命令也没发出去。再说,在炮火轰鸣中,在一片哀嚎中,这射击命令就算发出去了,有多少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