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慈善捐衣

“景色描写挺自然的。”

“嗯,这段很写实。”

茶杯温热,蕴着凉手,梅铮看一小段,心中点评一句。

开篇便是大段的背景描述,虽然文笔上佳,却不足以撑起一个好故事。

小说的核心是人物。

很快,两个人物出场了。

船夫,翠翠。

似乎看到什么奇怪的内容,梅铮咦了一声,随手把茶杯放到桌上,脸凑近屏幕。

梅铮把最后一段读了一遍,咂摸一下嘴,又读了一遍,咬了咬嘴唇,最后忍不住开口读了出来:“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家向来喜欢写眼睛。说到眼睛,梅铮脑中立马能想出很多词语,明眸皓齿,顾盼生辉,灿若星辰....

每一个词都华丽又绚烂,但是顾远都没用。

他的写法很简单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一个水晶般的姑娘送到他眼前。

这种写法对于梅铮这种传统文人来说,无异于暮鼓晨钟!

合上电脑,梅铮满是惊疑地看着顾远,像是想要把这个年轻人看透一般,他看得极为用力。

注意到他的眼神,顾远稍感奇怪的说道:“梅老,你怎么了?”

“小顾你今年多大了?”梅铮语气和神情都很复杂。

“二十四。”顾远说道。

梅铮惨笑一声,长长的吁出一口气。

“我耍了大半辈子笔杆子,竟是比不过一个孩子...”梅铮苦笑着说道。

之前顾远写的那两首歌在普通人眼中算是佳作,传播得很广,但在专业人眼中,艺术性和音乐性都很一般。

后来那部《茶馆》虽然精彩,终究是一个被人拍烂的题材,思想深度也未曾打破前人框架。

然而这部小说不一样。

只有开篇两千字,惊艳得说不出来话。梅铮仿佛已经看到一部文坛巨作的诞生。想到这里,饶是以他的心境都忍不住埋怨老天不公,为何没给他这等天赋。

听着他落寞的语气,顾远心中默默拜祭一下沈从文先生,然后淡淡的道:“只是拾人牙慧罢了。”

梅铮回过神来,苦笑道:“莫把我当老糊涂,在你之前可从来没有人这么写过。这不像是一部小说,倒像是一首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