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有去无回,还要往上冲的,可以称之为勇士。如果你愿意把他们叫做傻子的话,也无所谓。因为他们是不需要别人理解的人群。
我想起来当年的袁崇焕,他带领着九千关宁军,在广渠门外列阵,对战六万左右的皇太极精锐骑兵。前面是潮水一样的敌人,后面则是冰冷的城墙。
能够回到城内的只有两种人,胜利者,或者是尸体。那场看似力量悬殊没有悬念的战斗,袁崇焕赢了。但是随着就是九个月的牢狱生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或许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死在战场上。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归宿吧。这五千名福王的护卫部队,就这样向着他们生命的终点,一条不归路杀去。
无论从任何的角度来评价,这五千士兵都是最普通的士兵,装备也好,战斗力也罢,都只能属于二流保安部队的性质。这并不奇怪,如果都是精锐士卒的话,不会用来做王府的护卫,基本上都用到边境线上了。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愤怒已经变成了最好的利器,燃烧
着的愤怒已经足够点燃一把冲天的大火。就算是这把活无法烧死李自成,也会给他以震撼,让他有灼痛的感觉。
当这群二流水平的部队以下山猛虎的速度冲向李自成军的时候,很多民军,包括他们的军官都没有能够反应过来。他们不会想到,已经被围困了的洛阳城,竟然还有一支敢于打自杀冲锋的部队。
随机他们组织了对这支部队的剿杀,战斗的结果是很残酷的,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李自成部队从人数上占据了优势。而仰仗真勇力和愤怒冲入敌阵的护卫部队,在给敌人大范围杀伤后,全军覆没。
但是他们毕竟没有白白送死,五千人的阵亡给这场战争赢得了时间,李自成同时也伤亡六千人。他开始思考,城内的明军是怎么会有这样的勇气的。
难道说,他们都不知道李闯王的名声吗,难道他们都不是苦出身吗。不得不说,李自成均田免粮这个口号是相当能够蛊惑人心的。所谓是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大门接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样的煽动性口号,在陕西一带相当吃的开,因为那边除了洪灾就是旱灾。老百姓没吃没喝,很容易被这个直娘贼给忽悠了。但是洛阳却不同。
洛阳是古都,在河南的境内,这快的收成一直还算是不
错。更重要的是,洛阳这个地方,都知书识礼,就算是当兵的,也知道大义大节。让他们从贼作乱。李自成有这样的思维的话,只能说是脑子秀逗了。
这刚刚战死的五千名福王护卫部队就是明证,他们宁愿做大明的鬼,也不做大顺的顺民。出于收买人心的考虑,李自成收敛了这五千人的遗体并且厚葬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