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兵临盛京

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吹牛,何不吹的更大一些呢?这是因为吹牛也得讲究个限度。如果一点不限制的吹,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打出八万人的旗号,已经是把兵力多说了六倍了,再吹多了估计要露馅了。

袁应文是一个好人,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棒子国的人,面对五千被派来听候调遣的友军,他第一次展现了自己不太厚道的一面,就是把这五千人都放上了前线。

这样做和当时多尔衮那种做法还不太一样,多尔衮是纯粹的让那些可怜的汉军士兵们去找死,而袁应文这样做,是出于无奈,他是为了盛陈兵威,因为山海关的骑兵部队实在是太少了,不足总兵力的半数。只好拿着这些棒子兵凑数了。

当然,厚道其实是可以诠释的,这种诠释方式其实很简单的。如果说将士们都要公平的话,那么袁应文第一次给出了不公平。当然这是相对的。

因为他把山海关的好装备都用来装备棒子国的骑兵

了,而且在伙食供给标准上,棒子国这五千名骑兵一律按照五品官员的伙食标准来安排。

说实在的,本来在国内都缺吃少喝的棒子国士兵,忽然就像遇到了知音一样,一个个的都表示,愿意为袁大人奋死效力,马革裹尸。坚决把皇太极打回老家去看星星。

豪言壮语总是在酒足饭饱之后容易说的,因为说话和办事总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愿意的话,你甚至可以说你一定要把皇太极给碎尸万段,而且这个事还得让豪格拍手叫好,顺便如果豪格不愿意这么干的话就把豪格一块给剁了。

这种歪歪的方式其实在多少年前和多少年后都有相当的市场空间,如果不是靠着这个来安慰自己的话,很多人估计会挺不住的。这里就要多说两句了。

很多高中生在高考后因为一两分的差距就上吊自杀了或者跳楼寻了短见,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说拉。这就是歪歪的本领还不够啊。妥妥的不够啊。不然的话怎么就舍得死呢。总得大喊一嗓子,我没考上是有理由的,你们考上的也不如我之类的话吧。

在一旁一直冷眼旁观的李乾峪看到这些慷慨激昂的棒子兵,心中暗想,但凡是你们有点骨气,也不至于投降了满清,这个时候看到情况起了变化了,又要来和大明套近乎,天下岂有这样的便宜买卖。

所以对于袁应文如此善待这些棒子兵,李乾峪是并不能够理解的,他唯一能够支持并理解的就是把这些兵摆在最前沿去,用他们来抵御皇太极的第一波冲击,等到把他们打光了,皇太极的先头部队锐气也差不多了。

打仗有时候打的就是士气,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士气消耗殆尽的时候,部队是不堪一击的,作为部队的副总参谋长,李乾峪对这个是相当明白的。

不过,这也是个读书读的有点认死理的人,他总觉得忠臣不能事二主,烈女不能嫁二夫。作为大明朝廷的藩属国,无论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屈膝降清,那就是大节有亏,现在对这些人,仍然是这样的看法。

要不是一时之间难以征召,他是不愿意带这些棒子国的兵的。袁应文并没有把他当成一般的属下,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