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曹操把张飞的名字写在自己袍子上一样。崇祯也把饶安这个名字写在了寝殿的柱子上,从心里记下了这个名字。所以,当棒子国的特使来到这里,讲述他们说知道的一切的时候,尽管有些大臣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但是崇祯却保持了绝对的相信。因为他又一次听到了饶安这个名字。
安排好了对山海关的奖励,也安排好了对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的官爵。接下来还有一件事还没干,那就是处理一下棒子国小弟的事。崇祯这一次干的有点打脸。
毕竟人家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就是来送信了,提供了这么一个重大的情报,而且还信誓旦旦的表示,如果大哥您想打,我们棒子国一定权力配合,去揍皇太
极。
这态度,相当的到位,但是崇祯却并没有给他们太好的脸色看。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崇祯有些小心眼。这话是从何说起的呢。这是因为。棒子国从大明开过以来,就是大明的属国。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万历后期。
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军事方面走了下坡路,而清军却盛陈兵威,逼迫着棒子国脱离了自己的宗主国。在当时,棒子国作为明朝的属国,包括他们国王的册立,都是需要明朝方面点头的。他们的国王,身份在明朝等同于郡王。
当时在军事威胁之下,他们背叛了大明,这时候又要来捡现成的便宜了。崇祯的心里自然就是不爽的。其实这一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换了谁谁也不爽。
但是崇祯知道,此时此刻,大明在军事上,确实还需要棒子国的帮助。说难听点,现在兵源这样的稀缺,就算是有些炮灰也是好的。所以他并不能对棒子国太多的斥责。
这一点,棒子国的特使本身也是清楚的,他们确实在这方面也觉得理亏。不过也委屈。自己无非是因为太弱了,谁更强就只能跟谁混,不然就就只能剩下了挨打的份了。但是这个话还是不能说的太直白。
崇祯终于开口了,对于棒子国的使臣,他答应了由他们出兵助战的要求。并且要这些助战的士兵都打边军的旗号,由袁应文节制。并且许诺,在平乱之后,封他们的国王为国公,食郡王俸禄。
其实这已经并不是奖赏,而是纯处罚了。因为之前的棒子国国王就是大明的郡王衔,而且他们的衣冠也基本上是效仿大明的,衣服上有补子,也有飞禽走兽。棒子国国王穿的是蟒袍,戴的是七梁冠。
这一下子,从王爷变成了国公。当然了,这并不是他们想到的最坏的结果,好歹的大哥现在也是认咱了,这就比不认咱强。想到这里的时候特使还是欣慰了一把。
崇祯命令他们,立刻集结五千骑兵,星夜赶往山海关,听从袁应文指挥,准备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