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了。这么多年的兄弟了,多铎对皇太极简直是一斤不能了解的再透彻了。
这件事,还需要从长建议。可以出工不出力,还是干脆就不出去,托病。这还需要仔细的考虑一下,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坚决不去做炮灰。
其实这也不能怪多铎郁闷,自古以来就是这么个理,天家骨肉从来都是不好保全的。皇太极并不信任多铎,但是不信任多铎并不是一个个案。他同样不相信的还有多尔衮、阿济格等小兄弟,甚至阿敏、代善等老牌哥哥。
这一点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原因来诠释,都说兄弟睨于墙是一件特别让人糟心甚至是扼腕的事情,但是你也是真心没辙没辙的。并不是因为兄弟之间没有情分或者情分不够,单纯是因为,权力真的是一个足以让人上瘾的东西。权力的瘾,尝到第一口就会让人欲罢不能,比起鸦片来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不仅仅是皇太极是这样,也不仅仅是清朝的皇帝是这样,大明也是如此。在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
因为领导了北京保卫战,顺利从摄政王摇身一变,变成了景泰皇帝。而倒霉的哥哥朱祁镇不仅回不了家,好不容易回来了,还被安置在南宫居住。南宫后来专门成了囚禁的代名词。
其实有时候,我也这想,在那场土木堡事变发生之前,在朱祁钰尝到权力是什么滋味之前,他和哥哥之间又何尝不是兄友弟恭的呢。权力真是个能够让你着迷的东西。
皇太极的焦躁就在于,勤政殿里,只有一把龙椅。诚然这把龙椅让爱新觉罗的子孙给坐了,但是怎么样才能永保自己的儿孙万代传承。豪格现在还太年轻,在军队里的威望也是明显不足,他的两个叔叔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爷,还是两个实力最为强劲的旗的旗主。
应该说,皇太极不是一个好哥哥,却是一个好父亲。他准备在自己的生气,给豪格把继承皇位的障碍全部都拔掉。让他顺顺利利的即位。
不过千算万算,皇太极还是漏算了一着,这一着就
是,他自己不是朱元璋。而多铎和多尔衮两兄弟也不是大明的那些开国的功臣们那样的顺从。这两个弟弟和他一样,都是老汗王努尔哈赤的儿子,而且论战场上的本事,一点也不比皇太极逊色,让他们服气,那实在是个痴人说梦话的事情。
皇帝轮流坐,让你坐了本来大家就不服气,怎么着还要折腾呢。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也不过是夺了大家的兵权,都赐以良田豪宅荣养。光武皇帝刘秀对于开国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位云台将,全部封侯,给予封地和庄园,衣食租税,不具体参与国家的政权。就算这样,都是一个相当靠谱的处置方式,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有时候这样处置是必须的。别说功臣宿将了,就是凤子龙孙们,一旦皇位无所指望的时候,真就想做个闲散富翁,过此一生。也算是一件美事。
不过很显然的是,皇太极这位四哥有一点还是很像朱元璋的,那就是他的做事方式,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彻底做绝。他不仅想要多尔衮、多铎两个人的兵权,更想要他们的命。
可能是因为想到了这些东西吧,一向还算是沉稳的多铎也有些气愤,他并不想给四哥做炮灰。所以他准备去争取一些炮灰随同出征,这也是他和皇太极之间做的做好的一些努力了。
简单说来,那就是他准备去争取一些其他旗的士兵随同出征。而且这个人数不应该低于一万人,这样的话,在攻打山海关的过程中,就用这些人做排头兵,等这些人打完了,就找个借口班师回朝。甚至是回朝逼宫。
多铎相信,自己想干什么,作为一母同胞的哥哥多尔衮都不会和他一起干的,父汗驾崩,母妃殉葬,一日之间失去两个至今的人的时候,多尔衮才十几岁,多铎还不满十岁。直到现在,兄弟两人都是相依为命的。两人是休戚相关的。
讲述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又插了一句话,其实他们还有一个一母同胞的哥哥叫做阿济格,也是阿巴亥大妃所生,此事爵封英郡王。我其实在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一直特别想描述为,兄弟三人休戚与共荣辱
相关。但是虽然我讲述的一直都是稗官野史,出于对历史本源的尊重,我也不能说的太离谱。遍观史册,我一直觉得阿济格和多尔衮以及多铎的关系并不算怎么亲近的。
既然是这样的情况,那我也别给人加胡编乱造了,就尊重这个基本的事实好了。所以我的文中多有提到多尔衮和多铎,这两兄弟的戏份相当之多。但是阿济格老兄只能偶尔出来打个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