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见张献忠之故耳!”。
对于是剿灭还是安抚的问题,袁大人已经思考了许久了,其实他在思想上已经同意了饶安的剿灭政策,这时候,李覆的话正好给了佐证,更重要的是一句话,不见张献忠之故耳。这意思是说,张献忠的事你还没听说过吗。
这句话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因为所谓的明末起义领袖大西王张献忠,在这方面的前科那是相当多,他投降又叛变的次数,一只手都不一定能数的过来,是啊,朝廷何必用本来就紧缺的军粮,去招降张献忠之流的人呢。
但是他还想着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怎么会人人都是张献忠呢。于是他用请教的语气问自己这个新来的属下,“老弟所言,虽然有道理,但是人与人不同,岂能一概论之。又怎么会人人都是张献忠呢”。
这时候,李覆决定下一副猛药,他和袁应文说,:“大人可知道我是因何才来到山海关军前效力的。”袁应文回答说,“这当然知道,兵部的呈文写的很清
楚了,你是因为剿匪有功,被提拨为从五品的嘛。这个何必再问呢。”
行了,要的就是这个答案,你既然知道就好。李覆说,:“大人知道我是剿匪晋升,却不知道我是为何剿这些土匪。大人麾下有一员将官,叫做饶安,与我曾经有过一面之交,听闻现在已经是正四品的参议,饶大人曾经被大人派往京城述职。路上遭到一股土匪的袭击,饶大人脱身后,没有对他们加以重则,只是晓以大义后,就把他们放掉了。事后我才得知,我剿灭的那股土匪,就是饶大人放走的一部分。除恶不尽,必然是大祸患,大人还请三思啊。”
这服要下的真是稳准狠,把袁应文心中那点仅剩的温存,也给挤兑的一干二净了。他立刻命令一名中军校尉,:“快去,把饶安大人请来,我有要事嘱咐。”
饶安很快就来了,袁应文说道:“饶安,本部院(他之前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掌兵后挂兵部左侍郎官衔,所以可以称部院,这还是他第一次在饶安面前这样
称呼自己)明你立刻率白龙分队出发,给你半月之限,肃清山海关外围所有土匪,不得有误。”说着,随手扔下一支大令。饶安伸手接过,说声得令。就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