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先前吓得要死的小个子,这时候也站了起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更不用说眉飞色舞已经按耐不住的后面几个人了。
老郑自然更是比谁都清楚这次下天坑的意义,不管能不能找到要找的人,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无论如何也得好好的把握才行。
于是,老郑用通讯器向地面上留守的三个人人通报了一遍情况,并含蓄的说明了这一次名利双收的机会难得,必须要万分小心,紧密配合等等,然后才是需要的材料器具。
留守在地面的人自然明白这一次的发现和意义,一个个的自然是心知肚明老郑的意思,几个人自然也就格外卖力起来。
随着上面的人齐心协力,各种器具、材料,源源不绝的运送下来,下面的胡三儿、马玉玲、江云山以及老郑一起动手,在岩石壁上凿洞的凿洞,铆钉的的铆钉,加固的加固,接绳的接绳,一众人等,忙了个不亦乐乎。
搭好再次下降的平台,老郑并没急着马上就再往下降,而是吩咐大家赶紧吃上一点干粮,从现在开始,每次下降一定的距离之后就的再想办法搭建平台,然后再下降。
不过说是搭平台也就是用电动钻机,在岩壁上凿上一个小洞,然后把搭平台用的钢管插进洞里,这样,不管是栓保险绳还是踏脚,都有一个坚固的支撑点。
这个天坑的缝隙不算太宽又是两边石壁,所以搭平台也就是在石壁上钻上小孔,将保险环固定之后,再将高强度钢管固定在保险环里,这样不但快捷而且相对来说很保险。
不过因为材料和地形限制,每一个平台也就是几根钢管,插在两边石壁上的保险环里,留下合适的间距,除了让人立足还得堆放上一些必须的器材。
——这是没办法的事,这天坑里面比不得明崖上,就算是再高的明崖最起码来说是在明处,这天坑里黑黝黝,说不定危险就在下一秒就在下一米,一次下降一定的距离,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也是几乎就是老郑等人的极限。
这当然不是说趴在绳子上往下降这一段距离,老郑等人就会支持不住了,相反,这样下降一段距离,对老郑等人来说是一件极为轻松的事情!
但是不轻松的是到了徐亚搭建平台的时候,必须还要有足够的体力搭建平台,然后再探测、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毕竟这是在黑暗的陌生的环境里高空作业,其危险性高过露天作业不晓得多少倍。
这就是老郑严格控制每次只能下降固定距离然后立刻就搭建平台的原因。
而老郑控制每一次下降的距离,基本上就在一百米左右。
简单的吃了喝了,这一次由老郑亲自上阵探路,第一个下去,八九十米的距离,仅仅四五分钟就到达位置,然后是他的几个手下,两个人一齐停在最有利于搭建平台的位置上,然后才开始钻孔铆钉。
等两人站稳脚跟,后面的人才带了一部分器具下到下面。
由于上面已经做好了平台,相对来说是十分安全的,所以,胡三儿、马玉玲,江云山三个人就被留在上
面,帮着运送材料器具,把搭建下一个平台的材料用绳子绑好,然后用滑轮送下去。
如此,下台阶一般,等胡三儿等人下到第二级台阶,所有的人都差点累瘫了。
绳降不累,但关键是搭平台。不过,严格的说起来,就算只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平台搭建,在这个天坑里面,都是一项几位浩大而且系统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