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秦军军营里便开始忙活了起来,王猛要祭祀慕容恪,这绝对是一件大事。
慕容恪是燕国大臣,曾带兵攻掠至崤函之地,王猛是秦国宰辅,现在正在攻打燕国的都城邺城,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找不到王猛与慕容恪之间的和谐因素。
可能两人唯一相同的,就是他们都为秦燕两国的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猛对慕容恪可谓是心心相惜,但无奈,他们虽生在同一时代,但却一生为敌。
祭坛已经摆好,吉时也已来到,王猛来到祭坛前,躬身拜了三拜,然后说道:“玄恭兄,你我虽未曾谋面,但今日我却从百姓之口,听闻兄之贤明,今特设祭坛,祭拜贤兄。”
说罢,王猛又是一拜,说道:“猛今领兵伐燕,虽于兄来说,属于不敬,但燕之宰臣,有何人能无愧于兄,自兄去后,政以贿成,慕容评败坏朝纲,罪不可赦。燕之百姓,被其荼毒,无不切齿痛恨,故猛帅军伐之,欲还燕之百姓一乐业安居也!”
说完,王猛将取起一装满酒的酒樽,缓缓的将酒洒落在祭坛前面。
王猛最后道:“闻兄之贤名,猛固知兄之所望与猛略同,天下百姓,被战乱之苦,已然数十年,谁不愿整清宇内,还世太平。但太平之业,岂是易成,故兄与猛皆先兵而后治,所为何其相似。今你我天人相交,亦为敌国之人,他日重逢聚首,愿能交为挚友。”
言罢,诸将皆拜,待吉时过后,王猛方才命人撤去祭坛。
王猛设祭之事,只是在军中,并没有张扬,他也不想以此来作为收揽人心的手段,人心向背,用手段换来的,从来都不会长久。
在王猛的关照下,邺城周围的治安恢复得极快,四方的田地也开始有百姓去收拾了。
有了田地,百姓就有了盼头。
而就在此时,长安城中,王猛的奏报也已经送到了苻坚的面前。
宣政殿中,苻坚打开王猛的奏疏,一眼看完,突然激动的站了起来,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好到苻坚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
潞川大胜,意味着燕军的主力全部被消灭,意味着与大秦对峙了近二十年的燕国就要覆灭,意味着整个中原大地即将归入大秦的治下。大秦将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大秦将拥有并吞天下的实力。
这是苻坚的梦想,一个埋藏在心里十几年的梦想,现在就要实现,他如何能不激动。
他已激动得只想带兵赶往邺城,与王猛相会,执手看这雄壮山河。
帝王心中一旦动了念头,便会想办法实现,苻坚自然不能例外。
若是能飞,苻坚也许想立即飞到邺城,与王猛相见。
苻坚激动的心情终于得到了一点点平复,他坐下来,拿起笔,写道:“将军役不逾时,而元恶克举,勋高前古。朕今亲帅六师,星驰电赴。将军其休养将士,以待朕至,然后取之。”
写完,苻坚高声道:“来人。”
殿外之人闻言进殿,拜道:“陛下有何吩咐。”
苻坚道:“八百里加急,送到邺城外王将军手里。”
那人道:“小的领旨。”
那人退下之后,苻坚又对身旁太监道:“速去传旨,请太尉、阳平公进宫见朕。”
太监闻言,急忙出宫传旨。
太监刚走,苻坚便再一次站了起来,说道:“去,请太子过来见朕。”
苻宏现在已经十四岁了,在平常百姓家,或许还算年轻,但在帝王家,他已不小了,应该接触政事了,因为他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
苻坚在殿里不知道来回走了多少圈,李威和苻融几乎同时到了,两人见苻坚的样子,心想是不是前线出了什么大事,让他如此焦急。
两人一齐行礼道:“臣李威(苻融)拜见陛下。”
苻坚闻言,停下来道:“舅舅、博休快快请起。”
李威道:“不知陛下招臣等进宫,所为何事?”
苻坚从桌案上拿起王猛的上疏,递给李威和苻融,说道:“这是景略上的奏疏,你们看看吧。”
两人看苻坚的神情,更是有些确定前方肯定
出了大事,连忙打开奏疏来看,刚看第一句话,两人的心情便由忧转喜,原来是王猛在潞川打了一个大胜仗,现在大局已定。
李威和苻融合上奏疏,一齐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王公已破燕军,转眼便将下邺城,关东六州,已将归我大秦所统。”
苻坚笑道:“这的确是一件大喜事,但朕却不想留在长安像这样等消息,朕想到邺城去与王将军共破邺城,同享胜利。”
李威道:“此虽未有不可,但陛下若远去邺城,长安谁人可镇?”
苻坚道:“正是想请舅舅辅太子坐镇长安,然后我才好放心前去邺城。”
话刚说完,便听到殿外高声道:“太子到。”
苻宏进入殿中,向苻坚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