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道:“俗话说:‘言出必践’。在这个
时候,我又岂能出尔反尔呢!”
李化不再说了,他知道王猛的为人,他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在这种事情上,他绝不会越位!
第二日,天还未亮,王猛便已起来,整个秦军大营里的将士也都起来了,他们都知道今天是决战的日子,没有人不积极。
王猛走到帐外,恰好看到李化走了过来,王猛上前道:“师兄今天也起得这么早。”
李化笑道:“这个时候,谁又能睡得着呢!”
是的,没有几个人能睡得着,因为他们都太兴奋了,大战之前,锐意求胜的一方,总是兴奋的!
王猛突然问道:“师兄,我记得今天是甲子日,对吗?”
李化道:“师弟记得不错,今日正好是甲子日。”
王猛喃喃道:“甲子开头,可真是个好日子。”
甲子,意味着新的一轮就要开始,除旧迎新,在现在这个场景上,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寓意了。
王猛道:“下令吧,大军校场集合!”
李化闻言,对不远处的士兵道:“传令下去,大军校场集合!”
而王猛则慢慢的朝校场走去,校场虽是新建的,但这十余日却也变的旧了,这足以说明这十余日里,将士们没有放松过一天的训练。
士兵们接到命令,迅速的朝校场聚齐,一刻不到,中军的三万大军便集齐了。
王猛慢慢的走上校场上的高台,高声道:“王景略受国厚恩,任兼内外,今与诸君深入贼地,当竭力致死,有进无退,共立大功,以报国家。受爵明君之朝,称觞父母之室,不亦美乎!”
一席话说完,只听台下将士,群情踊跃,大声呼道:“杀敌报国…杀敌报国…”
震耳之声,久久不绝!
王猛见状,已知众将士可用,高声道:“现在诸位便可随我出营,迎战燕军。”
众将士闻言,跟着王猛走出大营,口中还一直喊着:“杀敌报国…杀敌报国…”
到了浊漳河岸边,大军展开,邓羌和张蚝也都带着大军赶到,分别在中军左右摆开阵型。
张蚝先行来到王猛身边,报道:“将军,末
将已帅军前来,请将军下令。”
王猛点点头道:“此次决战,不分主次,待战鼓一响,将军可帅军与中军一起与燕军交战。”
张蚝道:“末将得令。”
张蚝转身回到阵前,不一会儿,邓羌也来到了王猛身边。
此时,慕容评也已率领燕军大集于对岸,三十万众,的确阵势颇大,王猛看了,都不禁有点担心。
王猛对邓羌道:“今日之事,非将军不能破勍敌,成败之机,在兹一举,将军勉之!”
邓羌闻言,看着对岸的燕军,笑道:“若能以司隶见与这,公勿以为忧。”
司隶,即是司隶校尉,那是掌管着京畿内外之事的官职,比一州之刺史可要大上许多,王猛现在就担任着此职。
王猛闻言,心想邓羌还真会挑时候,但司隶校尉官职险要,王猛虽位居高官,但却没有资格任命司隶校尉一职。
王猛道:“此非我之所能及也,必以安定太守、万户侯相处。”
王猛心想:自古良将觅封侯,邓羌应该也不会例外,虽说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但万户侯也绝不差了。
可是邓羌心里却并不这么想,他虽然是将军,但是却向往着能够出将入相,任职司隶,便是入相的第一步。而且封侯对于他来说,本就是早晚的事,他现在根本就不在乎。
王猛没能满足邓羌,邓羌不再说话,转身退了回去。
王猛虽看出邓羌脸色有些不悦,但大战在即,他哪有心思多想,何况他相信两军交战之时,邓羌绝不会临阵不动的!
战鼓已经擂起,但却不是秦军先擂的鼓,慕容评此前处处受气,到了这个时候,他怎能让秦军先发起进攻。
王猛自然也不能示弱,在燕军阵中鼓声传来的那一刻,王猛便下令擂起了战鼓,闻听鼓声,大军也冲了出去,与燕军交战在一起。
可是片刻之后,王猛忽然发现不对,鼓声响起之后,冲出的大军只有自己手下的三万人,还有张蚝手下的两万人,邓羌大军,分毫未动!
王猛心中不禁大怒,但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对李化道:“师兄,你去请邓羌发兵,告诉他,等破了燕军,一切都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