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琛等退去不久,又有消息传至内廷,乃是荥阳失陷,晋阳遇寇。
慕容暐得知消息,心想秦人亡燕之心不死,竟从三路出兵来寇,如今大燕精锐都交付太傅对付王猛,荥阳与晋阳的敌兵也只得请太傅分兵往御!
于是慕容暐立即写下一道圣旨,派人追上已经出发的慕容评,宣旨道:“今闻秦兵又寇荥阳、晋阳,且荥阳已陷,晋阳虽暂未陷落,亦难保永久,故朕急旨前来,请太傅分兵救之。”
慕容评接旨过后,说道:“秦兵虽兵分三路,各有所攻,然除壶关之外,不足为虑,今但能破壶关之敌,秦人无能为也!请回复陛下,臣自有计策,愿陛下勿忧。”
那使者见慕容评并没有遵旨行事之意,心中虽然愤懑,但却慑于慕容评军权在手,不敢发作,只得悻悻而退。
慕容评大军行进缓慢,一日之间,所行不过三十余里地,还是晴行雨歇,走走停停。照他这个速度,等赶到上党,早已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而另一面,王猛每日派出众将帅兵周巡郡县,所过郡县听闻壶关已破,又见秦军精锐善战,无不望风降附,只半月之间,壶关周围的郡县便全都归顺了大秦。
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正在朝壶关行军的慕容评耳中,他突然开始正视王猛了,甚至还有点害怕了,他突然下令“大军每日只行半日,辰时动身,未时扎营。”
而就在这时,老五回来了。
王猛在壶关等待许久,本就是为了要等杨安、邓羌来会,如今邓羌已在路上,而杨安却全无消息,现在老五回来了,晋阳的情况自然就可以清楚了。
王猛得知老五回营,连忙将他叫了过来,不待老五禀告,便先问道:“晋阳情形如何,杨将军可还安好?”
老五自是不敢迟疑,连忙回道:“回将军,晋阳城高兵精,尚未有告破的迹象,如今杨将军正与慕容庄在恶战呢!”
王猛闻言,不禁有些犯愁,问道:“依你看杨将军要攻下晋阳,还要多少时日?”
老五抬头看了看王猛,似有些为难,不知该
说什么好。
王猛道:“我问你,你尽管说就是了,无论对错。”
老五道:“依小的愚见,杨将军虽是沙场宿将,但若是靠杨将军一军之力,恐怕不论多久,都无法攻下晋阳。”
王猛倒有些不信,问道:“哦?你说说理由。”
老五道:“小的赶到晋阳之时,正巧碰见杨将军派兵攻城,虽然攻势凶猛,但敌军只是坚守,并不出城应战,将士们的进攻没多久便被城上守军抵挡了下来,敌军没有损失,我军倒有些伤亡。而且晋阳城中积黍如山,足以支撑到援军来救,所以小的以为杨将军难以攻下晋阳。”
王猛道:“既然攻城难下,杨将军还在继续攻城吗?”
老五道:“这倒没有,杨将军连攻数次,无法破城之后,便命大军将晋阳城给围了起来。”
围城,本是对付坚城的最好办法,而且还是降低大军伤亡的好方法。当初慕容恪攻取洛阳之时,爱惜将士性命,不惜围城数月,便是最好的例子。
王猛又问道:“那你将我的信交给杨将军之后,杨将军作何反应?”
老五道:“杨将军看了将军书信之后,连连叹息三声,说‘替我回禀将军,杨安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拿下晋阳。’”
王猛闻言,惊道:“不好,杨安要出险招。”
“快来人!”王猛突然出声吼道。
帐外闻声进来了两名士兵,拱手道:“将军有何吩咐。”
王猛道:“传我军令,请诸位将军前来议事。”
两人闻言退下,王猛对老五道:“你一路辛苦,先下去歇息吧。”
老五闻言告退,不一会儿,张蚝他们便来到了中军大帐中。
待众人到齐,王猛道:“诸位将军都来了。”
众人道:“将军急忙召唤,不知有何要事?”
王猛道:“近日诸位将军招降郡县,十分辛
苦,本该让诸位稍稍歇息一下,但如今有一件紧急之事,不得不早些议处,故而将诸位召来。”
看众人一个个都望长了脑袋,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事。
王猛又道:“之前我们出长安之时,分兵为二,一路往壶关,一路往晋阳,如今壶关告破,晋阳却难以攻下,所以我想帅军前往晋阳,助杨将军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