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随王猛出征的,皆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几乎每一个人都能独挡一面,要从他们之中选出进攻晋阳的主帅,看虽不难,其实却难以抉择。
但如今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王猛必须做出抉择,王猛高声道:“来人!”
帐外士兵闻声,进入帐中,行礼道:“将军有何吩咐?”
王猛道:“传令下去,请诸位将军前来帐中见我。”
士兵道:“是,小的这就去办。”
待那士兵离去,王猛对一旁的李化道:“师兄,你看派谁领兵前往晋阳比较合适呢?”
李化道:“营中诸将,都曾立过赫赫战功,要真想分个高地,怕也是谁也不服谁,而今大军奉旨伐燕,直取邺城,就怕没人愿意舍了头功领偏师去攻晋阳。”
王猛点点头道:“师兄说的不错,这也正是我感到为难的地方,可是晋阳不攻,于我军来说,犹如鱼梗在喉,不去不能使人放心!”
李化自然明白王猛心中所想,于全局来说,晋阳这个地方的确十分重要,若是处理不当,到时就真成了大军的隐患。
李化道:“依我看来,营中诸将,可领兵前往晋阳者,无非杨安、张蚝二将,有此二人往攻晋阳,大军可直驱无忧了。”
杨安是沙场宿将,又几次随王猛征讨,他的能力,王猛自然是很清楚的,由他带兵前往晋阳,就算攻不下晋阳,也不可能让燕兵出了晋阳给大军添乱。
至于张蚝,晋阳本就是他成长的地方,他在当地的威名极盛,又熟悉晋阳周边地形,由他去似乎更加事半功倍一些。
王猛道:“师兄说的这两人的确可以担此重任,就不知他二人谁愿意主动前往了。”
不待李化回话,就听帐外有了说笑的声音:
“杨将军,你也来了?”
“是啊,吕将军、张将军,不知王将军此时传唤,所为何事?”
“要想知道所为何事,咱们进去问问不就清楚了吗?”
“郭将军说的是,请。”
王猛听到声音,转头对李化笑道:“看来马上就能知道结果了。”
李化微笑着看着帐门,并不言语。
帐门掀开,杨安、张蚝、吕光、郭庆等人依次走了进来,站在帐中,对王猛行礼道:“末将参见将军。”
王猛笑道:“诸位将军免礼,请落座吧。”
众将闻言坐下,等着王猛发话。
只听王猛道:“今夜将诸位将军请来,乃是有一要事要与诸位商议。诸位都清楚,咱们这一次出征,其目的便是攻进邺城,将关东六州纳入我大秦版图,这总的方针是没有异议的,但具体的实施却是不一而同。”
众人听到这里,也都猜到王猛今夜说的便是进攻燕国的具体方针,但是具体和今日在灞上陛下所定的策略有什么差别,谁也不清楚。
王猛继续说道:“陛下灞上授策,这是不可变的,我将帅大军直驱壶关,依照陛下旨意,从上党取邺。但要想让陛下所定之策略得到实施,却还需要我军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往攻取晋阳,不知诸位谁愿意
帅军前往。”
说完,王猛便望着众人,等着他们回答。
王猛的话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现如今分兵晋阳已成定数,今夜所议的,不过是主帅、兵员罢了。
每个人心里都在盘算,去晋阳到底合不合适,去晋阳与随大军取邺到底哪一个更有利。
虽说现在是乱世,数国并立,但像现在这样的灭国之大功,却是少之又少的,一旦错过,悔之何及!
沉默!沉默也许就是最好的回答,王猛很清楚他们想的是什么,但是他却不好说破,因为这实在怪不得他们!
不过沉默终究是要被打破的,杨安站了出来,他拱手道:“末将不才,愿领兵前往,为将军分忧!”
杨安,作为仇池弃子,在大秦却位列上将,他本是渴望战功的,但在这人人争功之时,却又愿领偏师,实在让人敬佩。
王猛心中十分慰藉,杨安解他一时之急,他日王猛自会回报于他。当然,这是后话。
王猛笑道:“杨将军真不愧为大将也,当此之时,能挺身而出,让王某好生钦佩。”
杨安道:“将军谬赞了,末将不过是尽些本分而已。”
王猛道:“不知杨将军要多少人马,只管说,我一定满足你。”
杨安道:“晋阳虽城高池深,但将军所虑,不过是晋阳之兵马,只要燕军出不了晋阳城,末将的使命便算是完成了,以末将看来,只需一万兵马,末将便可让慕容庄出不得晋阳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