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长安景象深夜造访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89 字 8个月前

慕容评又与可足浑氏商谈了些闲事,快至日暮,方才退出宫中。

慕容评回到府邸,便闭门不出,坐起了关。

慕容垂有了慕容暐的圣旨,调令官吏,无人不从,现在整个大燕都在为慕容垂东奔西走,唯独他没有事做,既然没有事做,他索性就不再出门问事。

而慕容垂现在正忙着召集大军,准备粮草辎重,没有慕容评碍事,他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

经过两日准备,慕容垂大军出发,直奔枋头,经过数日,大军终于赶到枋头,与桓温大军成对峙之势。

大军刚到枋头,慕容垂便传令道:“传令下去,大军就地扎营,营建壁垒。”

慕容德道:“五哥,据报,桓温大军还在十里之外,咱们为何在此扎营?”

慕容垂道:“桓温若知我大军之至,以我劳师而来,将士疲弊,必趁机发难,我军新至,尚不明敌情,一旦交战,恐难以敌之,不若先深沟高壁,与之相持,以日月相引,必有可乘之会!”

慕容德虽然心里还是对此有些疑惑,但慕容垂领兵多年,从无败绩,他的话必是经验之谈,总比在此关键时刻冒险的强。

于是燕军就地展开,驻扎了下来,数日间未曾有什么动作。

而另一面,乐嵩倍道兼程,也已赶到了长安,见到了之前出使的李凤。

两人相遇,李凤面带惭色,拱手为礼道:“乐侍郎此来,可是奉命接替李某使命的?”

乐嵩还礼道:“李常侍猜的不错,乐某这次奉命前来请援。”

李凤叹息道:“唉,李某在长安已一月有余,可是秦王迟迟未曾传来消息,这求援一事…唉,都是李某无能,愧对陛下嘱托。”

乐嵩安慰道:“李常侍也不必太过自责,燕、秦本是敌国,欲以大义使其救援,恐怕难如登天,这本就怪不得李常侍!”

李凤闻言,问道:“听乐侍郎的意思,这一次乐侍郎前来,身上是带有筹码的了?”

乐嵩道:“李常侍猜得不错,这一次陛下再遣乐某来,可算是给秦国备了一份厚礼,相信这份厚

礼足以打动秦王的心了。”

李凤道:“若果真能如此,那就太好了。”

乐嵩突然附在李凤耳边,小声问道:“李常侍这些日子在长安,对秦国印象如何?”

李凤闻言,充满疑惑的望着乐嵩,他实在不知道乐嵩这一问,可是有什么深意。

李凤小声道:“若非亲眼所见,亲身感受,李某怎么也不敢相信,长安的治安竟比传闻中还要好!”

乐嵩又道:“那李常侍可知秦之大臣,谁人可扭转秦王之意?”

李凤不禁笑道:“乐侍郎这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现在秦国之中,除了王猛,还有谁能让秦王苻坚动容!”

突然,李凤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乐侍郎不会是想贿赂王猛吧?”

乐嵩反问道:“以李常侍之见,王猛是不是个可以贿赂之人。”

李凤笑道:“按理说,以王猛的位置,若真能收买他为我大燕做事,自然是很好的,可是问题就在于他根本就收买不了!”

乐嵩奇道:“哦?王猛此人如此刚正?”

李凤道:“不止刚正,而且清廉,你别看他现在已位于大秦宰辅,可是吃穿用度,却和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收受贿赂呢!”

乐嵩感叹道:“秦王能用此人为相,怪不得秦国会有如此景象!”

李凤道:“是啊,现如今秦国之强大,恐怕已强于燕、晋,将来这天下…唉!”

乐嵩道:“李常侍何故叹气。”

李凤道:“如今三方鼎峙,各国均怀兼并之志,等到桓温退后,恐怕秦国将会成为我大燕最大的隐患!”

乐嵩道:“李常侍不要忘了,咱们现在的使命,是为了让燕、秦结好,一旦两国盟好,短时间内又怎会再起刀兵,只要度过这一段艰难时期,秦国想要图燕,也并非易事。”

李凤道:“这都是后话,当务之急,是要求得秦军援兵,不知乐侍郎准备何时去见秦王。”

乐嵩道:“就在明日,我已与礼部员外郎周宇说过,他会禀报秦王得知的。”

李凤道:“那就好,李某就先预祝乐侍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