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坐观虎斗传檄受降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02 字 8个月前

苻坚问道:“朕知如今燕晋交战,他来必定心急,故而准备明日召见。”

王猛道:“陛下旨意可否传达下去?”

苻坚不假思索道:“朕已嘱咐迎使郎官周宇将朕意转达,景略怎么如此问?”

王猛道:“禀陛下,如今桓温伐燕,燕军数败,李凤此来,必是求援,臣本想请陛下拖上两日再见他,但如今陛下既然已传旨明日召见,自然不能更改,但是出兵之事,当缓之又缓。”

苻坚闻言,不禁诧异,问道:“俗语有言,邻国有难,自当救之,如今燕国有难,景略为何还见死不救?”

王猛道:“陛下既志吞四海,则无论燕、晋,皆为敌国,岂可以友邻视之。若陛下欲偏安关中,臣之所言,自然不足用,若陛下欲并有天下,请陛下听臣之言。”

王猛既这样说了,苻坚也不再问,他相信王猛,就如同相信他自己。

苻坚道:“好,就依景略之意。”

王猛道:“谢陛下,臣告退。”

第二日,李凤入朝觐见,见到苻坚,述说燕国如今境地,且告以唇亡齿寒之利害,请求苻坚出兵援救,然而从始至终,不仅没有什么好处,更没有什么许诺,似乎秦军救燕就是理所应当一样。

苻坚听后,自然没有什么出兵的想法,但苻坚还是道:“燕使且先回馆驿等候,朕将与众大臣商

议商议,等有了结果,自会派人前去通知。”

一国出兵,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况且现在还是出兵援救敌国,自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决定的,对此,李凤还是十分理解的,所以他回到馆驿,等待结果。

可是这一等,便是十日过去,迟迟没有什么结果传来,他便开始着急了,他已经猜到,秦军多半不会前去营救燕国了。

而其中原因,可能有很多,而李凤所想到的,便是秦人怀怨,不愿相救。

可是他现在却不能离开长安,他只有派人悄悄返回邺城,告知慕容暐与慕容评,秦军出兵,已几无可能。

就在李凤派人返回燕国的时候,远在武阳的桓温却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那是一封书信,一封简短而有力的书信,书信的落款只有两个字,孙元。

桓温拆开书信,只见上面写着:“今闻大司马起兵,欲收复中原,恢复园陵,兖州遗民孙元愿举族起兵,以应大司马之壮举,还望大司马派军接应。”

桓温看完,高兴非常,总算有人来了,桓温不禁大声道:“来人。”

一人进入帐中,候立在侧,桓温道:“去请郗参军来。”

郗超很快便来到帐中,见桓温满面红光,十分高兴,郗超问道:“不知大司马召见,可是有什么喜事?”

桓温将桌上的那封信递给郗超道:“嘉宾请看,这事值不值得高兴一场?”

郗超接过信,看了一遍,也露出了笑容,说道:“若此信不假,可真算得上是一件对我军极为有利的大好事了。”

桓温笑道:“嘉宾也这样认为吧!哈哈哈…我桓温这次顺天应人,定能成就大功。”

郗超倒是十分镇定,说道:“在下记得这孙元曾是燕人任命的兖州刺史,在兖州颇有威望,但不知何故,被慕容评给罢了官,若孙元起兵,必能一呼百应,兖州郡县,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拿下,明公就可直逼邺城了!”

桓温道:“要不是这样,嘉宾觉得我会如此高兴吗?”

郗超笑道:“那在下要提前恭喜明公如愿了!”

桓温闻言大笑,他知道郗超指的如愿是什么,他也确实希望如愿!

又过两日,接连收到降书,有燕人段思,为人不容,投靠桓温,而他对燕地十分熟悉,简直就是一张活地图,故而桓温将其留作向导。

更有原赵将李述,在投燕之后,不受重用,带兵来投,手下数千人,使得桓温大军更添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