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看了看静姝,见她低垂着头,说道:“此次出来,路经华阴,我本该回山拜见师尊,无奈军中不可无帅,当时亦不敢停留,故而过而不拜,为此,我也常常自责。
近日军中本来无事,师兄和姝儿回山拜望师尊,也是人之常情,我又怎会见怪!只是这事师兄本该提前与我说清,让小弟少些担心。”
说着,王猛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皱起眉头,问道:“难道是山中出了事吗?”
李化道:“师弟说的是。以后再不会了。山中…山中…”
突然,李化竟有些哽咽了,似乎不愿提起一些令人伤心的事。
王猛见状,心知山中肯定出了大事,不然李化不会如此表现,连忙问道:“山中到底怎么了?”
李化整理了一下情绪,然后说道:“我与师妹出营之后,便直奔华阴,不到两日,便回到了山上,可是放眼所到之处,尽是断壁残垣,荒无人烟,当年的一片世外仙境,早已不复存在了。”
等李化说完,王猛已惊讶得有些不敢相信,虽然时隔多年,但是他还是清楚的记得华山上那座大殿,虽说不上金碧辉煌,但也是坚固耐用,经得住风雨的,怎么会变成断壁残垣。
更何况当年与他一起学艺的师兄弟们,虽然没有出世之愿,但是凭他们的才华,经营华山这么一
块小地方,应该是绰绰有余的,怎么就短短十年时间便破败不堪了?
王猛想了许久,问道:“师兄说早已,难道山上已残破多年了?”
李化道:“从荒败的情形来看,至少有五年以上了!”
王猛心想,五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意思是山中的那些师兄弟们在自己下山不到六七年间,便纷纷离开了华山,可这是为什么呢?
李化继续道:“当时我与师妹着实被山上的情形给吓到了,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幸好见山间的白云观依然香火延续,还未衰败,便一齐下山,想去问问山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
王猛又问道:“可寻到原因了吗?”
李化摇了摇头道:“我与师妹来到观中,见到观中的白云老道长,询问他山中之事,可他说他自己也不清楚山上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记得在十余年前,一只仙鹤落在观中,嘴里叼着一张玉帛。
待他取下玉帛看时,仙鹤便飞走了,那玉帛在他看后,竟也突然从他手中消失不见。自此以后,山上便在没有人下来过,几年之后,他偶然上山,山
上依然变得无比荒凉。”
王猛听到此处,不禁叹道:“竟有如此怪事!但不知那玉帛上写的何字?”
而一旁的邓羌更是听得好奇不已,他虽然知道王猛师从高人,但是却不知其具体来历,现在有幸得知,自是聚精会神,不愿错过一字。
李化道:“据白云道长说,玉帛上写得乃是‘天命争不休,世人运蹉跎。欲知前后事,阶前勤琢磨。’当时他也不明白这首诗所指何物,便只默默记着,后来隐约觉得可能与山上之事有关,几次上山也未查出个究竟,便就此耽搁了下来。”
王猛闻言,问道:“那师兄觉得这诗所言指的是什么?”
李化道:“听了白云道长一席话后,我也曾思前想后,仔细琢磨了许久,倒是没想到其所指到底是什么。后来还是经师妹指点,才得知其指。”
王猛不禁有些吃惊看了一眼静姝,问道:“哦?指的是什么?”
李化道:“当时我与师妹出了白云观,俱都有些失落,本欲直接下山回营,可师妹说既然来了,那道长说得又那般的巧,不如再上山看看,说不定就
在哪个台阶上,便可看到师尊留下的信息。果然不出师妹所料,后来我们在大殿之后的后院台阶石壁上,看到了师尊留下的几句箴言。”
王猛闻言,不禁再吃已经,后院的台阶,那不是他以往时常坐着看星象的地方吗?为什么师尊要在那里留话,难道是留给他的?
王猛问道:“不知那几句箴言是什么?”
李化道:“那壁上写的乃是‘拨弄风云十八载,终使百姓享太平。当须收心养天性,勿使兵戈复伤秦!’”
说着,李化走到案前,将这几十字写了下来。
王猛看着这几句话,心里开始不住的思索,心想这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又是写给谁的呢?要说是写给自己的,可自己现在出山不到十五年,而且天下也未曾太平,而后面两句更是不知所云。
王猛暂时虽然还看不清楚,但他知道,这些话既然是以这样的形式传给王猛,那其中必定有些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