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晋帝驾崩燕入洛阳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35 字 8个月前

现在燕军虽然大集洛阳城外,但是尚不知道洛阳城的守兵到底有多少,不愿折损兵力,尚未开始强攻,于是依然如以往用兵一样,派大军围城,等城中粮尽之时再大举进攻。

沈劲见燕军迟迟没有动作,也料到了燕军的打算,心想现在城中守兵过少,要是与燕军一战,必然会被燕军探得虚实。而如果避而不战,那迟早也会被燕军活活的围困而死。

沈劲暗中计议,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奋力一击,使敌人摸不清虚实,拖延些时日,也许朝廷不会就此轻易的放弃洛阳,会派兵来救。

沈劲招来几个百夫长计议道:“如今燕兵大击,洛阳城中就只有咱们不足一千的守军,若要硬敌,恐不日即败。而若避而不战,又终不可行。我今有一计,或可保洛阳无忧,不知诸位可愿一试?”

众人在陈祐带兵走时,既然选择留下来跟随沈劲,自然是抱着必死之心,现在敌军已到,他们如何能做出退缩不战之态。

于是众将道:“一切听将军吩咐。”

沈劲见众人脸上神情坚毅,对他十分信任,感动非常,说道:“城中可战之兵虽只有五百,但燕人却不知其实,若倾全城之兵,偷袭燕军,使得获小胜,则燕军以为城中兵劲粮足,自不敢轻动,而与此同时,遣人往建康求援,朝廷以洛阳旧都,必将派兵来救。”

沈劲之所以敢下这样的决策,乃是因为他以前屡次以少胜多,在燕军中威名早传,一来沈劲带兵,燕军不敢小视,二来沈劲成为洛阳城主将的消息,燕军并不知道,也可麻痹燕军,使他们难测虚实。

现在只要能用这五百兵丁拖住燕军几月,不管建康是否派兵前来救援,那他沈劲也算得上是尽力而为,无愧家国了。

心中虽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沈劲依然要尽一切努力让局势变得好一些。

当夜,沈劲从军中选出了十名年尚未及弱冠的少年兵丁,将他们聚集一堂道:“今日叫你们来,是为了让你们去办一件至关重要之事,此事成败,不仅有关军中弟兄安危,而且事关城中百姓性命。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能承受得了吗?”

一人道:“将军,我等自从跟随将军,便早

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将军请吩咐,我等定不辱命。”

沈劲笑道:“好,我大晋有如此男儿,何愁中原不复。我要你们连夜出城,分道前往建康,告知朝廷陈祐率军弃洛阳而去,现在燕军大集,请朝廷派兵增援。”

可是等沈劲的话一说完,突然有人道:“将军,我不去,我要留在洛阳陪将军杀敌。”

此人话音一落,沈劲见这十个年轻人的脸上的神情都在慢慢的变化,似乎都变得有些不愿,但只是不敢违抗沈劲的军令,不敢像那人一样把想法说出口来。

当沈劲把话说完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已经猜到了沈劲的想法。他们认为沈劲之所以选他们去送信,不过是觉得他们都太年轻了,不应该过早的让生命消逝。

不料沈劲道:“我平时看你们十分机灵,怎么现在倒如此糊涂了呢?”

众人都十分疑惑的看着沈劲,完全不能明白沈劲所言何意。

沈劲继续道:“你们以为我让你们去送信,是为了让你们远离战场,是为了保住你们的性命?”

一人问道:“难道不是吗?”

沈劲道:“当然不是,若是此行没有危险,那我为什么要派十个人,殊不知你们的危险程度要胜过守城士兵的十倍。而且你们任务成败,关系着洛阳安危,若不是看你们行事机灵,又如何会选中你们,难道你们不知道军中年纪与你们一般的士兵有很多吗?”

众人听了沈劲这一番话,深受触动,都暗自责怪自己会错了意,险些误了大事。

齐声道:“将军,我等愿去。”

沈劲道:“你们能明白我的一番苦心就好,今晚子时,我将亲自为你们送行,你们去准备随身干粮吧。”

众人道一声是后便依次退下。

待到子时,天空中并无明月朗照,只有几点繁星。

洛阳城头之上,沈劲感叹道:“今日天色正好,你们快快走吧。”

空中无月,天地一片昏暗,正是最宜潜行,他们此时出城,只要不点火把,应该不会被人发现,当然算得上是好天色。

众人不敢迟疑,坐上绑好绳子的竹框,悄悄的从洛阳城墙前滑落。待到落地之后,便各自沿着计划好的路线,两人一组,分头赶往建康。

沈劲自送走这十人之后,便开始派人四处观望燕军守备薄弱之处,一抓住机会,便全军出击,主动向燕军发起进攻。

沈劲手中兵力虽然薄弱,但是斗志很强,已经接连以五百兵丁大胜燕军三次,现在沈劲的威名在燕军中流传得更加广了。

然而好景不长,就这样几月之后,沈劲的五百兵马也渐渐的因为死伤减员,只剩不到三百人了,而城外的燕兵何止数十倍,沈劲已经不敢再主动出击了因为他怕燕军发现他手中的兵马,就是洛阳城所有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