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升任吏部尚书之后,便开始着手整顿吏治,准备从根本上解决吏治腐败和官员不称职的问题。
王猛连续向苻坚进言,要求全国大力修建学校,培养人才。同时也开始实施王猛以前倡议的选举之法,若举荐得人便可受赏,而若是举荐非才,也要受到牵连,接受惩处。
王猛知道这一切都是急不得的,无论什么事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没了阻力,王猛自然不再担心会像上次一样,刚进行到一半却不得不停止。
王猛的提议很快便被苻坚提上了议程,王猛现在只需要静静等待一切顺利的实施。
几日之后,王猛正在中书省办公,忽然来了一道圣旨,将王猛又加一官,任太子詹事。
太子詹事本是辅佐太子的官员,但现在太子尚小,并不是太需要王猛。这是苻坚对王猛的尊官,为了让王猛的地位显得更加尊崇。
王猛当然能理会苻坚的意思,欣然领受,并上书谢恩。
又过了不久,苻坚以尚书省公务不理,甚是不满,在朝堂上再次向朝臣宣布,将王猛升为尚书左仆射,余官如故。
由于前不久尚书令、永安公苻侯在征讨略阳高离叛乱的过程中薨逝,现在尚书省并没有长官。按照惯例,在没有尚书令的时候,一般由左仆射行长官之事。
可是现在身居左仆射之职的官员却有两位,一个是国舅李威,一个便是现在的王猛。
李威一向十分看好王猛,自然不愿与王猛争权,主动请苻坚将他转为他官。
苻坚对于李威的主动让官十分感动,当即宣布让李威转任领护军。
王猛再一次回到尚书任职,现如今已算是掌握了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权,整个大秦的任何大事都将有王猛的参与。
果然,王猛没有让苻坚失望,在回到尚书省理事后,短短一月之间,便让尚书省处理公务的效率提高了一大截,大秦的运转变得更加有活力了。
有了王猛总览国家大事,现在每日呈递到苻坚案几上的奏章少了许多,苻坚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每
日劳累伤神不已,突然之间竟觉得清闲了许多。
苻坚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做帝王的安逸,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任用了一个贤能的大臣。
王猛虽然总览朝政,但也每隔几日便将他最近所处理的政务整理出来,将其中他处理的各项事物向苻坚汇报。
王猛这样做了几次,苻坚不禁对王猛的出事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王猛的倚重也更加深了。
鉴于王猛出色的才能,苻坚决定再一次对王猛进行提拔,下诏将王猛任命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使其得居中宿卫,而仆射、詹事、侍中、中书令、领选如故。
先说这辅国将军,乃是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相并列的最高的三大将军,乃是军中职位最高之人。王猛本是文臣,不涉军旅,而现在有了辅国将军之职,可谓是军国大事,皆能参与。
而司隶校尉此官,设在汉武帝时,乃是监管京师及临近地方的秘密监察官,负责京畿周围的治安,他的职权比王猛曾任的京兆尹仍要大上许多,就连临近的咸阳,也在司隶校尉的管辖之下。
而居中宿卫本不是一个官职,而是一种特权
,一种可以不经通报,随意出入宫禁的特权,就算是星夜进入宫禁,也没人能够对他进行阻拦。
按理说这是苻坚对王猛的宠幸的体现,王猛当然应该领旨谢恩,但这一次王猛却没有这么做。
他觉得自己接连受到升迁,所做出的成绩,也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分内之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他觉得苻坚对他的恩宠有些过了。
王猛认为苻坚作为一国之君,应该广任人才,而不应该将所有的重任都让王猛来担任。
于是王猛上书道:“伏见散骑常侍、阳平公融,明德懿亲。光禄、散骑西河任群,忠贞淑慎。处士京兆朱肜,博识聪辨。并宜左右弥纶,晖赞九棘,愚臣庸鄙,请避贤路。”
王猛的奏疏很快便递到了苻坚的跟前,苻坚看过之后,知道这是王猛的谦让之词,但他心意已决,如何能因为王猛的一道奏章便改了主意。
于是苻坚让人拿来纸笔,写道:“机务俟才,允属明哲,朝野所望,岂容致辞。所举融等,寻别铨叙。”
苻坚写得十分简短,但意思却十分明确,意思就是这些职务非王猛莫属,不准请辞。而王猛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