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事件始末强德上堂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285 字 8个月前

王猛进到屋内,说道:“老人家想走,我也不该强留,只是老人家您难道就不想申冤报仇吗?”

那老人听了王猛的话,突然愣了。他当然想报仇,如果能报了仇,就算将他的性命给豁了出去,他也不在乎。可是他在怀疑,怀疑站在面前这个书生模样的人是不是能帮他报仇。

老人盯着王猛,注视着王猛的神情,他看到的是真诚,是正气,是和那恶霸完全不同的气质。他虽然怀疑王猛有可能是假装的,但是他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

他只是一介平民百姓,如果没有人的帮助,如何能申冤。而现在就有一个人愿意帮助他,他怎能错过这个机会。

——每个人都有赌徒心理,这老人也有,就算是临死一博,他也想要试一试。

于是老人在沉默之后终于开了口,语气也不再那么不近人情,而是带着一种渴望,一种对生命的渴望。

老人道:“你真的能帮我爷孙俩申冤?”

王猛闻言,嘴角露出了微笑,知道这老人肯定会对他有所帮助,正准备回话,便听静姝道:“老人家,不是我吹,在这诺大的长安城,若是我夫君不能为您申冤,恐怕就没人能做到了。”

老人本来对静姝刚才和他争吵仍留有成见,这时见静姝抢话,语气也变了,说道:“哦?何以见得?”

静姝道:“你可知道一年前的大旱?”

老人道:“怎么不知,老朽差点在这次大旱里饿死,全赖王侍郎主持抗旱,才得以活命,这生死大事,岂能忘记。”

静姝道:“站在您面前的便是当时主持抗旱的王侍郎,现在已是京兆尹了,您说他若是都帮不了您,那谁能帮您呢?”

老人听静姝说完,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寄住在王猛家里,心想老天待自己还算不薄,让自己能遇上王侍郎。可又想到刚才对静姝的恶言相向,又感觉十分惭愧。

老人对王猛施礼道:“原来是王大人,都怪老朽老眼昏花,不识好歹,冒犯了大人、夫人,老朽在这里赔罪了。”

王猛见老人就要向他行大礼,连忙将他扶起道:“老人家言重了,所谓不知者不怪,何况当时您又遇到了那样的事,任谁都会有防备之心,这就更不足怪了。倒是我们没能让您对官府中人放下芥蒂,有失职之过。”

老人见王猛态度平和,一点没有当官的架子,心想传言王大人为政为民,果然不是虚言啊。

王猛让老人坐下,然后问道:“老人家,可否将您的遭遇说给我听听?”

那老人也不在扭捏,开始说起了他们的遭遇。

原来他们本是住在长安城外不远的一户人家,平素里以务农为生,闲暇之时也做些小玩意,砍几捆柴拿到长安城来售卖,赚点小钱。

昨日一早,这老人和他的孙儿、孙女一起进城,摆了个摊,一旁卖柴,一边卖他孙女绣的荷包。

由于生意不错,他们很快就要将带来的货卖完,这样他们也可以早一点收摊回家,可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让老人永生难忘的变故。

为了早一点回家,老人的孙女卖力的叫卖着:“买荷包了…又香又好看的荷包呀…快来看…快来

买呀…”

也不知是女孩的声音太过动人还是怎么的,突然有一个满脸红晕,一身酒气的人走过来道:“小姑娘,这荷包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吗?”

那女孩还以为生意上门,又听这人口齿清晰,哪里还管他这一身酒气,拿起一个荷包,笑着说道:“客官您闻闻,这花香可好闻了。”

那一脸醉相的人伸手去接女孩儿递过的荷包,却一把将女孩的手抓住,拉了过来,将鼻子凑过去用力的嗅了嗅,说道:“嗯…还真是香啊!”

这时那女孩意识到情况不对,赶紧用力将手抽了回去,低头说道:“客官请自重。”

那醉汉没有回话,又拿起荷包狠狠的嗅了几下,说道:“我说得没错呀,这荷包确实没有姑娘的手香。”

等那醉汉说完,他身后的随从上前道:“强爷若是喜欢这丫头,咱们就将他带回府去享用几天,让强爷天天都可以闻到这种香味。”

那强爷笑道:“不错…不错,还是你小子会想,咱们府里正是缺个有这种香味的女人。”

那随从闻言,立马上前说道:“小姑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