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王猛归山桓温灭蜀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197 字 8个月前

王猛回山不到一月,便有消息传来,说晋室征西将军桓温将要举兵伐汉,收复蜀中之地。

话分两头,且看桓温如何灭蜀!

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安西将军桓温以汉主李势国内政乱,又杀柱国马当、解思明,以为可伐!于是召集将领,共议兵事。众将皆以为不可!

只有时任‘江夏相’的袁乔劝道:“夫经略大事,固非常情所及,智者了于胸中,不必待众言皆合也。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比胡为弱,将欲除之,宜先其易者。李势无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险远,不修战备。宜以精卒万人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可一战擒也。蜀地富饶,户口繁庶,诸葛武侯用之抗衡中夏,若得而有之,国家之大利也。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似是而非。胡闻我万里远征,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有侵轶,缘江诸军足以拒守,必无忧也。”

于是桓温上表之后,即刻行军,以袁乔帅两千人为前锋先行而进。表至建康,下朝议,论者以为:“蜀道险远,温众少而深入,恐沮王师,应令其还!”

惟刘惔以为其必克,问其缘由,答道:“以博知之。桓温,善博者也,不必得则不为。但恐克蜀之后,温终专制朝廷耳!”

行军三月有余,桓温军至青衣。与汉军对峙

,时有交战,也都是无关痛痒。桓温担心常此僵持下去,终究会被逐渐消磨。便想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汉兵之势。

袁乔进言道:“今悬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不胜则噍类无遗,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若分两军,则众心不一,万一偏败,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以示无还心,胜可必也。”

桓温听后,以为袁乔所言虽学项羽,也正和今日时宜。便留下孙盛、周楚等少数将士守住辎重,亲自帅领步卒直奔成都而去!

桓温一路直进,与李权相遇,陈兵对战,三战三捷。于是李权手下余下的汉兵全都溃散而走,逃回成都。而此时李势派出的前将军所帅大军走到‘犍为’,才发现和桓温道路不同,赶紧回撤,等到赶到时,桓温大军已然顿于成都十余里外!大军见成都被围,溃散而逃!

李势见桓温已然兵临城下,决心作最后一击,于是将城中全部兵马派出,与桓温交战于‘笮桥’。桓温派前锋出战,一战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汉军流矢射中桓温所乘马首。众士兵见汉军殊死抵抗,被

这股气势吓住,有了想要撤退逃跑的意念。

而此时击鼓的士兵由于慌乱,也将鼓声敲成进攻之鼓。于是各军将领拔剑帅领士卒力战,终于在一场激烈交战后,大破汉军。

于是桓温乘胜帅军长驱,直入成都,纵火烧掉城门,汉军见无城可收,更是斗志全无。于是李势夜间从东门逃走,然后又派人送降文与桓温请降。桓温攻下成都之后,立马将素有名望的原汉司空谯献之引为参佐,并举贤旌善,蜀中百姓听闻之后,都逐渐归附。

至此桓温灭蜀,留成都三十余日,还军江陵。桓温因伐蜀有功升任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一时间权倾朝野,无人能及!

桓温灭蜀的消息传到华山,王猛前去问计于师尊道:“今桓温灭蜀,而弟子观赵国将倾,晋其将复中原邪?”

师尊回道:“吾请人观桓温,皆以为其雄才之质,然不愿为臣下,终乱晋室,恃桓温以复中原,非计也!”

王猛道:“借使桓温得使中原复为晋有,尊而宠之,亦非不可,奈何终视之为曹孟德之属邪!”

师尊道:“非晋室以此视之,而桓温愿为之耳,景略且试观之!”

王猛见师尊如此说,也不再争论,便告辞离去。

王猛自上山之后,又向师尊讨教这观察星象之法,见预示风云又将突变,又开始准备再一次下山游历,去寻找那改变风云的枢纽!

ps:还有几章,就该王猛正式出山了,还请喜欢的朋友继续关注,求收藏!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