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美哉!”
韦迁闻言也不再多说,便请王进先到车厢内通知王立氏和韦张氏,说再有几日便可安顿,让她们再忍耐一下。
王进进入车厢,将他和韦迁商议后的结果一一告知,李、张二人自是没什么意见。
这小王猛说道:“爹爹,嵩山是什么样子的呀?是不是和我家田后的山一样的呢?”
王进笑道:“这嵩山可比我们那的山雄伟壮丽多了,等到了那里,猛儿就可以看到了。”
有和王猛聊了些闲话,王进便出车厢坐在驾车板上,与韦迁商议着交替赶路。韦迁见天色甚好,让王进多晒晒太阳也有好处,便将辔绳交与王进,坐在一旁陪他说话。
几日后,嵩山东,一辆由双马并肩拉着的马车缓缓驶了过来,只见一人奋力拉住辔绳将马停住。
对着车内说道:“前面就是嵩山,这里有个村落,叫做‘环溪村’。这几日奔波,之潜兄的身体也越见不好,不如就在此先落脚,等身子养好了,再做打算。”
车内一个妇人声音道:“如此甚好,还有劳
韦兄弟去请个大夫为我夫君诊治诊治!”
韦迁闻言,便下车将马拴好,向车内说道:“我这就去寻大夫,还请嫂嫂静等!”说完便顺着村口界石旁小拱桥走向对面人家。
几经辗转,韦迁终于寻到个农夫带路,他将情况向农夫说明后,那农夫便带着韦迁,找到了村长家中。本来韦迁还有些纳闷,但等看到了村长家中摆放的诸多药物后,便放了心。
原来这村长本是世代医家,当年为了躲避战祸,由长安迁至此处。到此安居之后,村里人有个病痛,便寻他医治,每每药到病除。
久而久之,家家户户也大都受他恩德,便推举他做了村长。这些年兵荒马乱的,也多赖他护宥,每每得脱厄难!
韦迁一路上听这农户将村长说的神乎其神,暗庆王进有救。见到那已白发苍苍的村长,他将王进病因一一叙述后,问道:“不知我贤兄那病可好医治?”
只听那白髯老叟道:“只听口述,未见真人,不好诊断。还请前面带路,让老夫细细察看,再寻那医治之法!”
韦迁引那老村长到马车前,掀开车帘,见那王进脸色苍白。再一触手腕更是冰凉沁骨,还好脉搏不弱,不然危在旦夕!
转身对韦迁说道:“你这人怎么不以实情相告,他这哪是偶感风寒,明明是湿气入骨多日!见你们车内所需御寒之物甚全,他这病定是由它因所起。若想救他性命,快将实情道来,我好设法救之!”
韦迁忙道:“想是几日前夜间贤兄冒寒赶车所致,受了寒气侵蚀!”
老村长抚须喃喃道:“夜间,夜间......”
一阵沉默,忽然道:“有了,此病张仲景之‘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可治。”说着将药方写下,交由一起来的农夫,请他帮忙去家中抓药,让人先煎一副送来给王进吃。
又道:“只是这冬寒之气不可小视,沁骨伤肾,还需一味‘灵芝’做药引方能根治,若无此药,此方仅能治表,日后复发,便无药可治了。”
韦迁忙道:“不知这灵芝哪里能够寻得,还请老村长示下,我这就去寻。”
随着一声叹息,老村长道:“近在眼前,远
在天边。就在这嵩山之上,不知有多少灵药,只是但凡这灵药已生灵性,往往不是在那悬崖峭壁间,便是有毒虫猛兽守护,要取甚是不易。”
为救王进性命,韦迁也不犹豫,向老村长告了个别,转身便想上山寻药。王李氏一直在车厢里专注听着外面动静,见韦迁如此重义,心中也不甚感激。
老村长见他不顾个人安危,也是有些感动,便道:“韦先生请留步,这嵩山如此之大,像韦先生这样去寻,不知要寻到何月何日,到那时令兄的病早已不需治了。今见韦先生大义,老夫甚是感动,不如先将令兄移至我家安顿,再让老夫两个采药弟子为韦先生引路。”
韦迁闻言,连忙道谢,又请村长代为安顿众人,便向村长告辞,找来那两个采药童子,一同上山去了。
话说那韦迁和两个童子登上嵩山,一路上见这里风景秀丽,树木峥嵘,俨然一派壮丽景观,让人生出流连忘返之意,只是此时情急,哪里还能顾得了赏景赋诗。
跟着两个童子不觉已走了半日,连个草药末
子都没见到,这心里甚是焦急,可也是没法,谁叫自己人生地不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