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局势动荡颠沛流离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427 字 8个月前

韦迁在襄国刚刚为官一年半,便遇皇帝突然寝疾,后又宣中山王石虎入侍禁中。石虎进宫之后,禁中更是传出诏令,群臣亲戚皆不准入宫探视。疾之增损,外无知者。

闻得消息,韦迁心知不好,认为风云将变。便前去找周敬商量道:“知戒对近日陛下寝疾,而禁中又将消息封闭有何想法。”

周敬道:“子谕兄无须担忧,陛下英明,已早立太子,就算一旦不讳,也无后忧。”

韦迁见周敬安然自若,仿佛无事,知他不知其中玄机。看在以往相助之恩,对他说道:“贤弟莫要大意,此次自中山王入侍之后,禁中消息方才封闭,愚兄以为其中必定大有缘由。且中山王素常怨望,手握重兵,一旦发难,太子有何可恃。还望贤弟早做打算,以备非常!”

周敬闻言,突然大悟,回道:“多谢贤兄提

点,小弟险些误了大事。”

韦迁辞别周敬回到府中,心想这周敬所虑短浅,而且中山王石虎素来与程遐、徐光不和,一旦有变,定有祸患殃及于己,不可不早寻退路。只是如今当职,在此陛下寝疾之时也无借口离都,这可怎生是好!

又过几日,韦迁见在外镇藩握兵的皇子均独自回到襄国,猜知乃是中山王消患之策。到他想要篡位时,外无兵勤王,自可安稳无忧。心中更是坚信祸患将至,亟需早定退路,不然到时徒受牵累。

不久禁中传来消息,说陛下疾小愈,群臣当然上贺。韦迁也借此上书,大意言:“臣离家千里以随陛下,今在襄国略得安定,愿陛下赐假还乡,携家眷共居襄国,以享天伦之乐!”皇帝正值疾愈,又年老思亲,见此也不多想便恩准了。

韦迁回家赶紧收拾行囊,即日上路,直奔剧县。刚至剧县,便闻得快马报丧。原来前月疾愈乃是回光返照,皇帝上月驾崩。当时韦迁刚至半途,自是

不知,而今见快马报丧、传檄,又说那程遐、徐光妖言惑上,以干君命,今除之以警天下。凡程、徐余党尽皆屠戮!

韦迁暗庆自己有先见之明,逃过一劫,只是不知周敬是否罹难,暗暗叹息!韦迁身到剧县,心中也轻松许多,便直奔家中,来到家门前,见一切还是和自己走之前一样,心中一暖,便抬手敲门。

韦张氏在内屋陪着静姝玩耍,忽听有人敲门,还以为是隔壁小王猛来找静姝玩耍,便准备出去开门。待走到门前,见敲门声是从门的上半部发出来的,有些许疑惑。心想这时候谁来敲门,怕是欺我孤儿寡母前来闹事,便上前问道:“是谁人在敲门?”

韦迁见韦张氏未立即开门,也知这半年多苦了她了,回道:“娘子,是我,我回来了。”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韦张氏的眼眶中似乎有一些湿润,赶紧开门,想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梦境又在捉弄自己。双手颤抖的松开门栓,打开大门,果然见韦迁背着行囊站在门外,笑着看着自己。突然心中一

紧,眼眶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的冲了出来。

抱着韦迁笑哭道:“相公你终于回来了,我终于等到你回来了,这些日子多少次我梦见自己开门迎你归家,多少次在梦中想象着夫君会以哪种方式回家,这次夫君终于回来了。”

韦迁见状,也知自己这次离家实在太久,虽然以往行商也都在外很久,但也只是一两月,而今已近两年了,叫人怎不思念,怎不担忧。便笑道:“为夫这不是回来了吗,这一路回来虽无耽搁,但也走了一月有余,还是先让为夫先进屋歇息一会儿,等等再与贤妻细谈。”

韦张氏才反应过来自己太过高兴,都忘了韦迁旅途劳苦了,忙说道:“夫君好好歇息,妾身这就给夫君沏茶。”

韦迁这次回到家来,才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可贵,那功名利禄,正是过眼云烟,求之甚难,欲留更难!只有这亲情人伦才是那永固之物!

韦张氏端着茶走过来,递给韦迁后也落座坐

下,问道:“相公今日归家,可是来接我们母女到襄国安居的?”

韦迁道:“不瞒娘子说,此次归家,实是避难。至于安居襄国,已是不能。而且如今朝局又坏,奸臣当道,为夫为之所不容,故而设法归家,幸好逃得灾愆。”

韦张氏安慰道:“夫君此次逃过祸患,实是可喜,如今既已到家,便可安心了。”

韦迁也不多说,只是微笑点头,不便再让韦张氏烦忧。

走到内屋,见静姝在床上顾自玩耍着韦迁临走时买的拨浪鼓,模样甚是可爱,突想起这一年多为仕途奔波,对这嘤嘤小儿实在亏欠太多,在这孩提天真之年,却无慈父相陪,实在是很愧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