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宦海初试谨守平心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207 字 8个月前

在周敬家中又闲等半月,总算盼来了消息。前任侍御史高升,如今出缺,程遐当即知会吏部将韦迁补上,为自己在言路上安置门生。这韦迁知道自己得官,欢喜异常,想请周敬引路,去拜望一下程遐,以谢相助之恩。

周敬知程遐事忙,如今空闲不多,便对韦迁道:“程大人近来公务繁忙,我等前去,未必就能得

见尊颜。还是等子谕兄上任以后,有了成绩,再前去拜望谢恩也不迟。”

韦迁闻言也只得作罢,又拿出所余银钱。说道:“此次得官,全仗贤弟相助,为兄当略备薄酒,以酬相助之恩。”

两人到那倚红楼摆上一桌酒菜,把酒言欢,一述壮志,好不痛快!

两日之后,韦迁走马上任,来到御史官署,礼见诸位同僚。这些御史本都是博学之士,自视甚高,听说韦迁乃是托关系才谋得此职,心中难免轻视,只是口中客套两句也就不再搭话。

韦迁也是机警聪辩之人,察言观色之间,也能略知他们心思。心想争辩无益,由他去便是,等他日凭自身才学做出一番事业,自然就可免受白眼,赢得同僚认可。

韦迁到自己位子坐定,心想自己身为御史,当对朝政有所补益。如今虽说时局稍稍稳定,但从近日了解到的朝臣言论,却显示到处都是暗流涌动,一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天下复乱,不可不谨慎对待。

想到这里,韦迁便想在这上任第一天上一封奏章。一来显示自己当职;二来也顺便帮程遐助力,以示可用;三来也可稍知帝君见识。便提笔写道:

“臣启陛下:‘近年来,大赵席卷天下,长江以北,已归一统。此非人力,实乃天授。今百姓罹

乱之后,咸思安乐,愿陛下轻徭减赋,使民复业,则二三年间可国富民强,以威四方。

特洛阳、关中,前年被兵,百业皆废,若得惠政,则百姓必踊跃迁至,洛阳繁华也可得复现。

又,臣闻乱则用兵,安则用仕,今天下初定,宜示天下以厌兵,行仁孝以收人心,此百世之业也。今太子仁孝温恭,可继伟业,而外将皆掌重兵,陛下一旦不讳,则谁与太子!

汉文帝不忍夺亲,至于景帝,遂成七王之乱,今诸将惟陛下可制,不早定计,恐有后患,愿陛下察之。且街头巷议,臣所闻皆中山王,未闻陛下、太子,此功高盖主之兆,窃为陛下忧之。’”

写完,韦迁将奏章收好,准备明日递上,便在座位上公文,直至日暮归家。第二日韦迁递上奏章便回到官署,一日无事,只是看看公文,打发时光。

几日后,奏章批复,见皇帝对奏章前半部分甚为赞同,而对后面减兵夺权则未有所言,置为不可。韦迁知道陛下乃是不愿做那‘狡兔死,走狗烹’的事。而自己人微言轻再说也无用。

韦迁不禁对这才得来的前程有些忧虑。他想陛下虽还算英明,但年岁实高,百年之后,这大赵也可能再次群雄割据,战乱四起!便想起了当初王进的劝告,反思自己此次求官是否确实太急了些!

话分两头,北海郡,剧县,王进家中,只见韦张氏和王进、王李氏围坐在庭院中,旁边小王猛带着静姝在嬉戏玩耍。

韦张氏拿着一封信对王进夫妇说道:“此次送信来的是以前和夫君一起行商的朋友,一月前在襄国遇着夫君,夫君请他代为转交给我的。”

信中一共两份,一份是给韦张氏的,只见上面写道:

贤妻韦张氏爱鉴:

为夫来襄国已三月,甚是思念贤妻、幼女,不知身体是否俱都安好?生活是否俱都安顺?若遇烦难,贤兄、贤嫂可以为依!待为夫在襄国安定,世势平稳,再安排俱来襄国相伴,以叙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