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大势已去!

变明 白马赵子龙 2200 字 8个月前

而如果不议和的话,等到最后一点兵力打完了,呵呵,那就都等死吧!

“绝不可以!”而皇太极听了之后,却都是气得嗓子一甜,一口鲜血差点直接喷了出来!幸好又被他硬生生吞了下去!不过就算这样,他也已经气得身子乱颤了!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因为皇太极非常清楚,就算其他人都能够议和,可唯独他不能议和!

(议和的话,他的脑袋绝对要交出来顶罪的!甚至他还不怀好意的猜想,恐怕在座很多人都是打得这个主意吧…用他的脑袋顶缸!换取他们的活命!)

可越是这样,皇太极心中就越感到悲凉…这些人还都是武勇有余,智慧不足啊,真以为把我的脑袋送上去,那就能完了?真以为没了大清国之后,你们还能保住性命?

要知道我大清征战这么些年来,固然收获了很多‘盟友’,可是得罪的仇家更多(例如公主殿下乌云娜,就可以算作其中之一),所以到了那时候,看到我大清国落魄如此(到那时有没有大清国还两说),他们还会放过你们?不扑上来把你们撕成碎片?

而且皇太极也知道他们的想法,那就是交出他这个首恶,再摇尾乞怜,俯首称臣,估计就能混过去了(就像历史上的老奴一样,老奴在弱小时期,都是依附于辽东总兵李成梁,甚至毫无廉耻的管他叫爹的)。

可是现在还可能吗?他只能感慨这些人的智

商了——因为明国多了一个杨山芦啊!如果是在没有杨山芦的时候,这确实有可能的!(就好像在原本的历史上,八大王张献忠都做了那么大的孽,杀了那么多的人,明朝说招安就招安!摇身一变还能当上个将军!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称的上是一种宽容)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而且你们就没发现,这个彗星般崛起的杨山芦,对于明国的皇帝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吗?

先不说崇祯十一年那次他们战败之后,那会假惺惺提出两国议和的时候(其实是皇太极借此机会喘息而已),明国的条件就已经非常苛刻了(其中就有杨山芦的意思),所以更不要说现在了!

所以真要议和的话,先不说他皇太极的脑袋肯定保不住,甚至连国体都无法保住!(因为在这种形势下,皇太极觉得卑躬屈膝的称儿皇帝,甚至不称皇帝,改称国主,都是种奢望!

他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去掉大清国的国号,取消八旗建制,然后最后可以存在的,也就是一个不超过万人,乃至是几千人的游牧部族而已。

所以真到了那种地步,比起当初太祖十三副铠甲起兵时的状态,也好不了多少啊!所以真要是那

样,如何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如何能对得起太祖的英灵!几十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呀!)

所以皇太极知道,绝不能议和!(也就是简单地说,因为有杨山芦的存在,想要靠议和来蒙混过关,已经行不通了,甚至他有时候都有种感觉,杨山芦仿佛能未卜先知的,很多事情比他知道的还清楚)

只是皇太极的这一番苦心,很多人却不能理解,当然这也是很明显的,狗鞑子的底蕴还是太浅啊…从半野人的状态进化到现在,也不过是几十年的时间而已!(和华夏五千年文明都不能相比的)

所以这些人,手中握着刀枪倒也能当个强盗,也确实很凶残!可是要让他们玩智谋,纵横谋略,那就不行了!这些塞外蛮夷的脑子里,有脑浆这种玩意吗?恐怕都是长的肌肉吧?

于是接下来,皇太极又是劝说了一番之后,也就放弃了这种努力…因为这些满清重臣完全听不进去啊…甚至连言语之间也越来越放肆!几乎不再把他当成皇帝看待了——你手中没有兵权,谁还鸟你!(包括他那位科尔沁部的盟友,也只能朝他苦笑一下,表示无能为力了)

不过还是有让他感到欣慰的,例如在座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