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堆集距离青州七十里,是个很小的集镇,平时不过人口数百人,然后今年又是大灾年,镇里的百姓大多都逃荒去了,所以几乎都没有人烟,不过这样也好,免得百姓们遭到刀兵之灾。
等到行营大军到达之后,就立刻按照预定部署,开始安营扎寨,建立防御阵地,而其中还特别派出一支人马,去清水河两岸搜集船只,并且还要砍伐一些大树,做成木筏,毕竟整个行营大军,数量还是不少的。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防御阵地,而且是要准备打大仗,打恶仗的节奏!不客气的说,这将是一场决定大明北方敌我力量的大战!甚至是决定大明国运的一场大战!所以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而且对于这次大战,此杨山芦那是非常的重视!老实说之前的战斗,都还没好好的和清军进行过野战的,而身为一个穿越者,铁血论坛的老鸟,杨山芦可是知道不少对付清军野战的法门,所以现在嘛,那就要好好请狗鞑子尝一尝,三百年后的智慧结晶了
!
并且这还要抓紧时间,在大军到达三堆集之后,从清军反应过来,到全军到达,估计只有二三天时间,而这点时间建立防御阵地,时间还是比较紧的,
于是就在到达当天,连口茶都顾不得喝,杨山芦就随同卢象升、还有行营众将一起,紧锣密鼓的开始勘察周边地形,设计起防御阵地来。
一般来说如何设立防御阵地,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这些在兵书上都有详细的介绍,不过杨山芦对此却另有创新——那就是添加障碍物。
一般来说此时的军队安营扎寨,不外乎就是在营寨四周设立拒马、木栏等物,不过现在嘛,杨山芦却准备在营地外多设一物——那就是小土墙。
小土墙呈现拐角型,需要设立三四十道,还是前后二层双重阻碍,来围绕整个防御阵地,并且只需要大半人高就可以,而土墙间的间距则是控制在三到四丈之间,也就是说要留出一个窄小的通道。
而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就是土墙的作用,就好比马路上的人行道,起到汇集人流的作用。
这样等到大战开始之后,不管是鞑子的马军
也好,还是步卒也好,只要想冲锋,就必须从原本漫无边际的冲锋状态,改为听从我军的‘调遣’,必须从这些窄小的通道冲出来,而这样一来,在我军预先练习过瞄准方位之后,方便我军集火攻击。
当然,如果有清兵不想冲出来送死,准备翻越这些土墙进行进攻,那也可以,不过等到这些清军穿着铁甲,然后笨拙的从土墙上翻下来,又还有多少进攻的速度呢?同样很容易成为打靶的靶子。
并且除此之外,在我军阵地内,同样可以修建一些小土墙,也就是提供掩体的作用,这样不管是作为火炮的掩护,或者是掩护鸟铳兵,都是非常有效的。
除此之外,对于常见的挖壕沟,杨山芦也做了改进,一般来说,壕沟都是挖在营寨前方不远处的,不过现在嘛,杨山芦把这条壕沟前推到阵地前约七十步的地方,也就是离着那些土墙形成的出口很近。
而这样一来,进攻的清军就要面临两道考验,第一道考验就是先要冲过为他们准备好的通道,并且在集火攻击中有命活下来,而即使能有幸活下来,接下来也要面临跨越壕沟的考验,想想看,一条宽度和深度都接近一丈的壕沟,对于身穿铁甲的狗鞑子来
说,想必是非常难以翻越的吧…
而只要狗鞑子们在壕沟前迟滞不前,充当活靶子,那就为他们赢得了更多战死的机会,而对于防守方的明军来说,进攻的清军经过这双重考验之后,能进攻我军阵地的,还能剩下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