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江东霸业大结局(中)

,天底下所有人都有称帝的机会。然后孙策给了他玉玺,更加扩大了他的野心。最后他在听说汉献帝出逃长安的事情之后,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这天下已经不行了。于是他就着急,手下的人说自己想要称帝,大家都害怕他的淫威,不敢说什么。于是袁术就急急忙忙的称帝了。但是他做了皇帝之后,生活奢侈无度,自己锦衣玉食,但是士兵们和民众们都饥寒交迫。江淮一带,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他做出了称帝这样愚蠢的行为也导致他被天下人所厌弃。于是全天下的诸侯都准备揍他。最后他被天下的人围攻,走投无路决定去投奔袁绍,但是在路上又被人给堵住了,没办法只能返回。最后落魄的死在了路上。

这是历史上的袁术,但是在我的小说里,我把他的结局稍微改得好了一点点。他还是和历史上那样的荒淫无道道行逆施一样,但是在我的小说中他得到了一个善终。这也是得益于我前期刻画了一个人物,也就是袁术的大公子。这个大公子是我刻画的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其实很有才能,但是他并不愿意展现自己

的才能,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父亲野心太大。所以他一直在谋划着保全家族的事情,在我的小说中他清楚的感受到了孙策的才能,所以提前结交并帮助他。只是为了获得孙策的一个承诺,也就是以后他遭难的时候,孙策必须来帮助他。后一切也正如他所说,在称帝之后全天下的诸侯讨伐袁术,手底下的将领也开始了背叛。最后孙策出手解救了他们一家,并且给予他们优待的生活。这个伪皇帝也获得了一种还算是比较光彩的结局,有一说一,我尽量不会写死人。

第二十吕布

为什么我要说吕布呢?吕布在历史上不就是一个三姓家奴背信弃义的人吗?因为在我的小说里,我把它魔改加工了一下,他确实是三姓家奴,背信弃义,但他也是有自己的英雄气概。

首先吕布确确实实的三国第一武将,也不要说吕布什么没脑子之类的,如果真的没脑子能打这么多胜仗?历史上的吕布虽然名声臭的一逼,但是能力是实实在在的。他在长安杀死董卓以后,被贾诩用计谋击败

,被打出了长安。很多人可能都以为吕布肯定是直接就去跟曹操干架了,但是历史上其实不是这样的,出了长安以后,吕布刚开始投奔的人是袁术。但是吕布这个人虽然厉害,但是他也有点不靠谱,留下的都是骄兵悍将,完全不服军纪,所以在袁术手下混了一段时间之后,也被袁术赶走了。这里混不下去,这吕布就换了个身家,他去投奔了袁绍,袁绍那个时候被黑山贼打得很头疼,结果吕布一来立刻对阵下药,把黑山贼打得落荒而逃。吕布认为自己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就准备向袁绍请求增加军队,但是吕布的名声太臭了,袁绍自然是不敢给他增加军队的,所以拒绝了这个要求。而且因为吕布手下的纪律太差,袁绍也是有点看不爽吕布。被上面的人看不爽,吕布自己也是有点担心了,他就跟袁绍说自己想要投奔别人了,袁绍也是答应了,但是内心中动了杀机,吕布也不是什么傻子,于是在袁绍派人来杀自己之前,就带着本部人马溜了。但是袁绍认为吕布这个人是心腹大患,不能放他走,于是就继续派着军队追杀他,但是那些军队

在追到吕布之后碍于他的威风,都不敢靠近他,只是目送着他逃跑,由此可见吕布的威力真的是可见一斑。

吕布离开袁绍以后,有一个机会来了,曹操跑去讨伐曹谦,后方空虚可以趁机掏屁股。于是吕布毫不犹豫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一举袭击了曹操大本营。接下来的时光里,吕布就和曹操打来打去打来打去,最后终究还是打不过,但是也把曹操打得非常狼狈。历史上曾经提到过,有一次大战之中,吕布其实已经到了曹操的身边,但是因为天黑看不清这个人是谁,所以把曹操给放跑了。那个时期吕布绝对是曹操的头号心腹大患。最后吕布逃到了徐州,开始和刘备合作,最后反将一军抢了刘备的地盘,把刘备赶到了曹操那里。最后吕布在徐州这个地方待上了不少年,直到被曹操击败。

我在小说中改动的就是吕布的结局了,历史上的吕布是屈辱的被抓,然后拼命的求饶,但是却没有人睬他。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于是我就稍微魔改了。吕

布在最后的时刻没有猜疑,而是堂堂正正的带着手下人出门决战,最后全部战死沙场。活这么雪的原因,只是我觉得哪怕是三姓家奴,也也是有那么一点英雄气概的,这么写的原因其实也是有一个的,那就是我要为张辽投奔孙策写一个铺垫,不这么写的话,那张辽就会直接加入曹操的手下。其实我当时是有些后悔这个剧情的,因为如果没有张辽加入曹操的麾下,曹操手下的名将似乎不够多,不好写剧情了。不过事情已经发生,现在懊恼也后悔莫及呀。

第二十一曹操势力

接下来就是三国小说中最著名的人物了,自然是曹老板。如何刻画曹老板,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大多数都是照着三国演义的模板套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操自然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所以在刻画它的时候,自然不会把它写得特别坏,但是也不可能把它完全洗白,所以曹操的形象一般都是有点黑又有点白。他确实是一个全程让皇帝没有什么生存空间。是他所做的事情,就确实

维持了汉朝的权威。就正如那句话所说,如果天下没有曹操,不知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所以我刻画了曹操,他确实是一个权臣,他牢牢的掌控着政权,让天子没有任何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这个词并不恰当,是没有自己的空间,天子不能命令动曹操曹操完全是随着自己的心意来做事。于是在我的故事里,常常就要不断的和他所有的敌人对抗,不仅是外部的,还有内部的。如果说孙策杀人是压制,那么曹操就要不断的杀人来压制,因为在曹操出气的时候,汉朝的这个名头还是非常重要的,天地上有不少忠于汉室的人,但是随着曹操一次一次的屠杀和打压,这些人就再也抬不起头。在我的小说中,曹操和对支持汉室的人就是这么一种矛盾的关系,也是因为这些事情才导致一直有地下的势力反对曹操。这也为孙策击败曹操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而曹操的故事我在这其中刻画的也很多,他打赢了和袁绍的官渡之战,他和袁绍的儿子袁熙一战到底。他也曾出手平定了许昌的汉室党羽作乱。他的一生是成功而无情的,但是

遇到主角孙策,他就必须退位,所以我在剧情的设定里让他最终也是被孙策击败,无奈的让出了中原的位置,我一直是考虑要不要把曹操写死,但是后来我决定还是给曹操一个合理的结局,让曹操在孙策的手底下养老。

说完了曹操就应该简单的介绍一下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非要刻意说的话,在这个版本里我算是把曹操给削弱了。毕竟我张辽没有给他,然后张颌也没有给他,一下子少了两个名将,其他的全部是旧部,为了扩充它的名将数量,我还不得不把一些曹家的年轻人拉上来。下面我就来一一解释一番。

首先要说的就是曹操手下能打的人,第1个就是曹操的宗族兄弟,曹操手底下的大将军曹仁,

曹仁是一个善于防守的名将,在攻击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出名的事情,在历史上他虽然对曹操兢兢业业,但是确实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事情。出名的那自然就是防守关羽。面对关羽的猛攻,硬是维持着城池不被攻下。如果再往前面的一段时间倒推,他也曾

经在南郡面对着周瑜的围攻而不被拿下,所以说他确实是一个擅长防守的名将。于是在我的小说里,他自然也是继承了这种设定,防守一流,但是进攻并没有多少优势。于是他就成了曹军中的救火将军,哪里一旦遭到了猛攻,就立刻派遣曹仁去镇守就完事了。同时我也给他设置了非常谨慎的性格,因为这种特别谨慎的性格,导致他在某些战役中失败。

说完了曹仁,接下来就是曹洪,陶虹之所以能在三国中有很多的戏份原因,是因为他一生中竟然救了曹操两次,先不说救曹操是真是假,但是这两次证明了曹洪确实是一个勇猛的家伙。第1次曹操去追击董卓的时候被打了个伏击,快要完蛋的时候,曹洪把马让给了曹操,并且对曹操说,这天下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你瞧瞧这话说的多有品位,我要是曹操我都感动死了。所以曹洪哪怕有贪财的这种毛病,所以曹操也能够容忍他,因为他确实对自己很忠心,而且很英勇作战。曹洪的贪财,为什么我要强调呢?因为他因为贪财,差点给自己搞出了杀身之祸。我来简述

一下为什么会有杀身之祸,那是因为曹丕小时候找他借钱,他不借。问题来了,曹操的儿子找你借钱,你都不借。那以后不就等着秋后算账了吗?所以曹丕上位以后就找理由想把曹洪弄死,要不是曹丕的妈妈出来说话,曹洪那就死定了。在我的文章里,曹洪确实也是一个莽撞的勇将,形象也没什么特别的戏份,也可以说只是一个充数的人。

接下来要说的是两个年轻的曹军将领,一个是曹休,一个是曹真。这两个人是真真正正的曹家的后起之秀,在三国演义里她们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在史书里面他们都是功勋卓著的曹魏忠臣。曹真一直被黑,因为他是做了诸葛亮的对手,在三国演义里他被诸葛亮打得落荒而逃,但是现实中真的是如此吗?并非如此。在史书之中,诸葛亮和曹真是不分伯仲,打得有来有回。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之中,曹真被诸葛亮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最后只能让司马懿来出手。然后有一说一,曹真其实并不是曹家的人,他本来是曹操的一个心腹将领的儿子,但是因为这个心腹将领舍命

救了曹操,所以曹操才把他的儿子当成了亲生儿子抚养。

至于曹休他也是有名的名将,大家对他的印象,似乎也只有在三国演义中被陆逊打败,其实他在史书之中打东吴一直是节节胜利的,只不过在石亭之战之后输了,把优势给名声全打掉了。这两个将领我是想把他们当成曹军的年轻俊秀来描写,并且在深色讨伐曹操的途中,给曹给深色制造不少的麻烦,然后孙策又将他们吸纳进入自己的手下成为将领。

接下来是于禁,作为关二爷水淹七军的背景板,自从这次投降输一半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被人当成是名将看待,以前的功绩也被全部抹消。在我看来,这就是所谓的唯结果论,因为他输给了关羽并且投降了,所以他的一切都是错误的。然而历史上的于禁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领,经济严明,执法严苛,曹操刚刚收服青州军的时候,这些青州军仗着自己的军工和威视到处,徇私枉法。于禁可不给这些人面子,一个个依法查办。于是这些人不高兴了,就向曹操打小报

告说于禁造反。这时候于禁的底下人就着急了,说将军你应该跟曹操解释啊,于禁则是不慌不忙的说,清者自清,按照既定的计划,把营帐驻扎好和安排好了防御攻势,才向曹操汇报自己的问题,曹操知道前因后果后也是非常称赞,认为于禁是真名将,而更加的信任他。然后在曹操打袁绍的时候,袁绍来势汹汹,军中将都有些畏缩不前的时候,也只有于禁开口说想担任先锋抵挡袁绍,事实证明,于禁确实抵挡住了袁绍的猛攻。于禁虽然有名将的风采,但是因为他的军纪太过严厉,所以他也得不到将士的拥戴。他每次打仗缴获的财物也从来不藏私,全部都交由国家,所以因此曹操对他的赏赐也是非常重。曹操有一次想要收服一个武将的兵权但是又害怕他会哗变于是就派于禁去,于禁去了,结果那些人没有一个敢动的,他们都畏惧着他的威严。不过他的下场也是非常的凄惨,在他被关羽捉拿之后,关羽就立刻被孙权击败,被孙权击败后,他又成了孙权的阶下囚。然后孙权向曹魏称臣的时候,就把他放了回去。曹丕这个家伙有点坏心

眼,他心里看不上于禁,于是就在曹操的陵墓上画出了于禁投降的场面,看到这个一般人肯定都会气出心病,因为此事很快也就病死了。在我的小说中,他倒是没有这么悲伤的结局,他是力战到最后,但是也没有投降,具体的原因在上半章节我已经解释过了,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

下一个是徐晃,

作为五子良将的一员,大家似乎只会记得威震逍遥津的张辽,或者是投降了关羽的于禁,其他人的存在感似乎都不怎么高,但是徐晃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特别稳重,特别有实力的将领。

他开始是跟随着杨奉的,然后天子出逃长安的时候,他也借此机会投奔了曹操。到了曹操的手底下,他就开始屡立功勋。徐晃之所以能屡立功勋,是因为他有一招绝活,他断别人粮道的战法,那是一绝。官渡之战的时候,他用粮道作为诱饵击败了文丑。然后又主动请命袭击袁军的粮道,击败了大将韩猛。最后在平定河北的时候,他也是奋勇作战。帮助曹操消灭了

袁绍。然后接下来的时光他就跟随着曹操南征北战,打马超打刘备,反正一路打,最后就不得不说他人生中最后的高光时刻。关羽北伐水淹七军威震天下的时候,曹军全部都震动,而徐晃则是主动请缨去面对关羽,并且将其击败,一举解决了北伐的危机。这之所以说他很优秀,是因为曹操当时派遣的援军并不只有这一路,但是徐晃去了立刻就把危机所解决,所以他证明他确实是一个名将。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敛以时服。而且他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徐晃用兵作战都把斥候派到很远的地方。先做出打不赢的样子,然后再奋勇作战,追杀敌人夺取胜利,兵士们常常忙得没有空闲吃饭,可谓别具一格。徐晃常叹息着说:“古代的人常会忧虑遇不到贤明的国君,我现在有幸遇到了明主,尤其应当立功报效国君,哪里是为了个人名誉才做的!”所以徐晃把为曹魏的统一事业而战斗当作自己效力的机会,以此为动力,鞭策著自

己的行动。显出了他那可贵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完全当得上。

在我的小说中,他作为曹军屈指可数的名将,自然也是戏份不少。抵挡河北,抵挡孙策,他都身先士卒,就哪怕大厦江青的时候,他也奋战在第1线,想要为曹操出最后一份力。只是最后曹操选择了投降,他也才放下手中的武器,是一个奋战到最后一刻的男人。

下一个夏侯惇,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肉票将军,夏侯敦,其实还真的没有三国演义中写的那么英勇,真实的史书之中,夏侯敦一直是在河南种田。没有看出种田,他在河南洛阳这个地方大力开展军屯农,带着军民种田发展农业来提供军需。

是为什么这么一个稳重的人物却这么被大肆的描写呢?因为他的人生还是具有一定的传奇性。他虽然军工并不拙著,也没有什么有名的势力,但是他的小故事真的是太多了。

14岁的时候有人侮辱他的老师,他直接拔刀把那个人杀了。

跟随讨伐吕布的时候,有吕布的将领假投降,把夏侯敦当成人质。

还是和吕布作战的时候,他被流矢射中了眼睛,因此瞎了一只眼,然后被别人称为盲夏侯。

然后在接下来的时光中,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河南种田,当时天下大旱,他带领着居民努力种田开垦,应是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当时的民众们也因此而受益。以后接下来的战争中,夏侯敦顶多也就是滑滑水,但是就算这么滑滑水,他也能混出一点战功。

而且曹操是非常喜欢夏侯惇的,对于他格外礼遇,别人都没有这种待遇。可以理解为只要打了胜仗,不管跟夏侯敦没有没有关系,反正给他升官就完事了。夏侯敦本人也是跟曹操关系非常的好,曹操死去之后,夏侯敦也是难受到伤心,不久也就挂了。在我的小说中,夏侯敦继承的是那个种田的设定,真正的作战中也确实是滑滑水,并没有什么优秀的表现。

在此我还要说一个夏侯敦有趣的小知识,夏侯惇忠心于曹操,当时各将领都授予魏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受汉朝官职,便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属于汉朝同僚,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号,可夏侯惇依然强烈请求,最终曹操答应了他的请求封其为魏前将军。

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了,因为这件事情从侧面证明了曹操可能真的有称帝之心,但是他只是一直没有做而已,要不然为什么夏侯敦会对称为汉城这件事情这么反对,我这一切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能算作什么,这其中的曲折就请各位自己慢慢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