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霸业大结局(上)
司马懿回到许昌开始图谋他的计划,虽然贾诩提醒了他,但是司马懿还是不愿意就这么放弃,他还是决定说服当今天子和他一起进行计划。
这里就要好好说明一下司马懿的计划究竟是什么,司马懿自然不会真的是帮忙负心汉事,这一点刘辩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司马懿要做的,不过是把汉室这个大旗从曹操的手上拿过来成为自己的筹码,她们司马家现在是商人世家,一切都只是为了利益,曹操随时都会有负灭的可能,那么还是这个有利可循的东西,就一定要重新掌握在手中。
但是司马懿忘记了很多事情,那就是并不只是有他一个人盯着这个东西,荀彧,郭嘉虽然不说话,但是
他们都是非常注意这个事情,所以司马懿的计划并没有成功。
他本来确实是想带着当今天子离开许昌,但是计划遭到了泄露以后他没能成功地离开,结果被曹操反将一军想要把他捉拿,最后还是史阿出手将司马懿救下,然后带他离开了许昌,当然在这其中还是有着荀彧的通风报信,因为有荀彧的通风报信,所以司马懿才能安全的离开。
逃出许昌的司马懿和史阿也没办法回河内,只好暂时来到了荆州,司马懿通过史阿见到了孙策,跟孙策来了一番促膝长谈,然后跟孙策达成了一个合作,就是司马家愿意帮助孙策统一天下,这还是因为司马懿自己的小算盘打翻了,他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孙策来作为依托。
而孙策对于司马家的势力和财力也是非常看重,所以才会答应和司马懿合作。司马懿想把天子带走的计划暴露,他也是非常担心自己的家族安危,孙策为了让他安心下来下令让荆州的军团开始发动猛攻,只让其他战线也发力,开始压迫曹操的生存空间。
全面发力实在是恐怖,三路打的是天昏地暗,曹操抵挡不住,也不得不借助了河北的力量,他把派来的援军全部投入了战场,才和孙策打了个势均力敌。但是三鹿都已经有了颓势,曹操已经顶不住了,孙策的损失其实也不小,但是还是能够继续支撑。
就这样孙策的第一个转折点来了,周瑜在宛城正面地击败了于禁,并且将他生擒拿,但是于禁却并不愿意投降。在史书里面关于水淹七军的时候,为什么会投降?为在那个时候,于禁是所谓的五子良将,位高
权重,权力很大。他虽然不幸被申请,但是他的身份毕竟摆在那里,关羽也不会随随便便的杀他,就证明以后还是有机会回到曹操身边的,所以他才想着苟下来。至于在我的小说中的现在这个情况,曹操不过才掌控了中原,他既没有打下河北,又在四面受敌,是属于最危急的情况。于禁在这个时候保持着忠义之心也是非常正常的。
生擒了于禁,同时买1送1,还得到了贾诩,贾诩倒是很坦然的投降了孙策,他甚至还告诉孙策接下来的战略是什么,如何完美地击败曹操,这样孙策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因为在周瑜的荆楚军团进攻这里的时候,贾诩兢兢业业的出谋划策,抵挡住了他们不少的进攻,在归附了他们就立刻开出了新的计谋,这实在是让人觉得有
些怪异。不过孙策想了想,贾诩以前的履历倒也是明白了些什么,贾诩并不是什么忠心耿耿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做事情负责的人,他效力过董卓李傕郭汜张秀,然后是曹操,在这4个人的手下,他都献出过奇谋妙策,那这4个人都曾获得了胜利和战果,是每当到了不利的时候,他又会选择最无害的方式脱身,真不知道说这种人是好还是坏。
既然攻破了宛城,那么许昌就是近在咫尺,孙策让寿春和长安继续给予压力同时把其他的兵力集中在了此处,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长安。这个时候的曹操有些头疼,他给荀彧下了一个命令,要迁移天子,从许昌到洛阳,荀彧接受到这个命令后,并没有直接去做,他入宫去询问了刘辩的意思,问的也是很清楚,他刘辩是想做一个颠沛流离的帝王,还是用另一种方式回
归平常人的生活?刘辩一开始没有明白荀彧的意思,后来荀彧就说明了他当初派史阿去找孙策的意向。
当初荀彧派史阿去找孙策就是为了表明一个意图,那就是以后如果有朝一日孙策进入了许昌,一定要对当今的天子以礼相待,不可任意妄为。就算以后真的要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那也必须用妥当的方式进行,不能用粗暴的手段,孙策答应了这件事情。
把前因后果说清楚以后,刘辩犹豫了半天,然后开口说他想做一个普通人。这是荀彧意料之中的回答,也没有多说什么,于是他做了几件事情,他先是将满宠拿下来,然后打开城门投降。等到孙策大军入城以后,交接完毕,他又欣然辞官,孙策问他要做什么,荀彧说自己要回陈留,这种行为可真是把孙策搞不明白了,他等于是背叛了曹操,为什么要回到曹操的身
边?
荀彧出的解释是曹操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错误的,但是现在那个最大的错误已经被放手了,所以自己要回到曹操身边,协助他走到最后一刻。
身边的谋士们都劝孙策不能放荀彧走,但是孙策却还是放他离开了。
然后对于刘辩孙策跟他进行了一番私下的交谈,因为他早就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天子,他想要知道真正的天子在哪里,想要知道这其中的内情。荀彧什么都没说就离开了,那么想要知道答案,只能去问刘辩。
刘辩答应告诉孙策,但是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送他到襄阳去,这句话一说出口孙策瞬间也是明白了什么,他知道真正的天子应该就是在襄阳,不过
真实的身份他还是不知道。不过这样也确实足够了,孙策没有再深入探究,而是安排军队把刘辩送到了襄阳,同时在外面发布消息就是把陛下迁移到了襄阳。
许昌一带的战争胜利,这个是其他两个地方的节节败退,长安暂时还没有受什么影响,但是寿春却不行了,因为许昌就在寿春的后方,大后方都没了,那还怎么打仗?曹仁放弃了寿春,全军退守徐州,许昌汝南一带彻底不再为曹军所有。
接下来唯一坚挺的就是长安了,长安之所以能坚挺到现在,也是因为得益于他曾经是汉朝多年的国都城墙高耸身后,然后再加上有河北的援军,才能够坚持到现在。现在许昌寿春一旦全部失手,长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因为如果不撤退的话,后路可以被截断,但是夏侯渊又实在不愿意,就这
么放弃长安。他最后做出了一个坚定的决定,他绝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抛弃长安。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然后后果也是非常的惨烈。
长安城下经历的一场非常惨烈的大战,吕蒙和马超的联军经过激战后才将长安城攻下,但是也损失颇重,夏侯渊直接战死在长安城头,钟繇则是带着残兵败将逃向了洛阳,河北的援军也是撤退,灰溜溜的回去了。
这三路大战的结束,曹操已经全面溃败,但是孙策也是伤了元气,暂时也准备只是安定这些地盘。,不再继续推进。
荀彧回到了曹操那边,在知道了荀彧开城的事情之后,曹军忠将都想杀了荀彧,但是曹操在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反而显得非常平淡,一点都不激动,是问
了荀彧一句为什么?
荀彧就当着曹军众将的面诉说了曹操起兵到现在所做的功过因果好坏,说得滴水不漏,一字不差。在此期间有将领插嘴,想驳斥荀彧所说的话,荀彧就把那个将领的功过也是认认真真的诉说了出来,又是一字不差。这些事情让曹军众人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荀彧确实非常的了解他们。
已经到了这种时候,所以荀彧说话也不藏着掖着了,他直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并不对,曹操和曹军众人已经有点嚣张跋扈,自以为是。在场众人被他说的哑口无言,无言以对。最后荀彧才说明白了自己的来意,他要在没有天子的情况下和曹操共进退。众人感触良多,最后也是坚定了下来,虽然已经没有多少地盘了,但是还是要和孙策抗争到底。但是曹
操本人却犹豫了,不仅是因为联方的失败,也更是因为寻觅的这番话,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究竟是不是对的,自己是不是在不知不觉的时候被野心蔓延了身躯而导致做出了错误的事情?
曹操陷入了犹豫,曹军的行动也开始停滞不前。
他在河北那边听说曹操的溃败,袁熙也是叹了一口气,心里已经很清楚了,这天下自己已经是孙策的唯一阻碍。他开始回收所有在中原的力量,开始沿着黄河布置防线,同时派出使者,开始跟孙策虚与委蛇,表明自己只想占据河北,没有心情进入中原,愿意做孙策的辅佐。
孙策自然不可能答应这样花里胡哨的要求,他直接否决,并且让使者回去带话,尽早投降,还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袁熙自然不可能投降,那么双方谁都不会妥协,大战一触即发,但是这一切都要等到曹操被解决之后。
天下在此时此刻享受到了难得的安定,但是大战随时都会一触即发,休养了大约一个多月,战争重新开始。
深色的本意其实是希望曹操自己投降的,但是曹操似乎并没有这种意思,那就只能继续进攻。
不过曹操的抵抗并没有想象中的激烈,因为曹军早就人心惶惶,说那些真正忠于曹操的人,其他人都是望风而降,最后打到陈留的时候,曹操坚守着官署,孙策则是孤身走了进去,那两个天下的英雄在官署里下了一盘棋,孙策和曹操说了很多话,然后成功地说服了他投降,曹操虽然服了软,但是曹军众将也有不愿意恢复的,孙策也没有为难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
选择干什么。既然曹操都投降了,那其他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坚守的理由,各地陆陆续续的接受了收编。
此时的孙策也只剩下河北没有拿下,天下已经唾手可得,他看着黄河对面的河北,准备暂时休战,先将这些刚刚打下的地盘平定下来。但是河北并不打算让孙策好好的休息,毕竟他们一直是在养精蓄锐,隔岸观火。所以孙策刚刚击败曹操以后,河北立刻对中原发动了攻势,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获得地盘,而是准备用这种攻势来消耗孙策的有生力量。
经过了几番焦灼的战斗,双方都没占到什么便宜,这才又开始彻底的各自休养生息起来,在此之时,孙策也大力的进行改革和发展,运用他穿越之后的思想,给自己的国力带来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