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听雨说江湖(2)

侠剑江湖 相望不心 1896 字 9个月前

看其神情,青雪大概已猜此名之由来,汴京即为三京,怀念故都,铭记亡国之痛。

良久,冯晨裳缓了缓气,继续道:“后来金人南下

,北宋皇帝不得不迁都临安,即系如今的杭州城。不用猜想,会仙酒楼也因此而转移临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但西湖歌舞几时休?南宋朝并没有因此而奋发,直至大宋灭亡后,汉家子弟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散尽家财,把会仙酒楼买了下来,取名三京酒楼,以缅怀汴京旧日繁华,告后世勿忘亡国之教训。时光流转,成了今日足让朝廷畏惧三分的势力!”

陈歉如获珍宝,笑道:“想不到此楼竟有这般意义,人生若不到三京酒楼!岂不枉在人间?”

冯晨裳面无表情地道:“言尽于此,想必诸位也知其附和之故,在下也不再挑明!”

“三京酒楼如此盛强,江湖中就没有以其抗衡的势力?”台下交头接耳,一位神秘女子忽然发问。

“非也!世间万物,阴阳相生,若阴盛阳衰,岂能长久?”冯晨裳摇头一笑,悠然问道:“柜山,诸公可有耳闻?”

陈歉不假思索,笑道:“莫不是山海经中南次二经之首,柜山?”

“正是!”冯晨裳得意一笑,“传说此山西临流黄,北望诸囟比,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方甫梅截问道:“此山难不成住有高人,而且门下弟子也遍布天下?”

“没错!”久为言语的马先华,此时悠悠说道:“在下听人说过此门派,传说当年手可摘星辰的诗仙李太白也曾缘游此山,偶遇一位模样如同天上仙的老者。老者见李太白并非世间俗子,将毕生的修道心得传予了他,不久便如仙般人影无踪。诗曰:苍苍云松,落落绮皓。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兄台果真见多识广,此山如今名为白仙山,乃当今剑道之大儒!”语落,冯晨裳口谗了馋,面露夸张

,“那山中还有一种美酒,乃山间玉泉之水酿成,一饮忘忧愁,再饮大慰平生事,三杯过后死而无憾矣!”

马先华不相信世间真有此物,世人人云亦云罢了。疑虑地再问道:“还有传说,只是不知真假?每当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之时,白仙山便洞察天机,寻得救世天子,救民脱难!此事,公子有何看法?”

冯晨裳沉默着,似乎在思量该如何作答,来回走了几步,凝重道:“若真如传说乃秦时避世人,如今也有千年历史,耳目相传间,早已经真假难辨了!不过有一点可以断定,如今白仙山门下的弟子时而以药普渡众生,不过他们的行踪飘渺如仙,若是无缘,难以见上一面!”

听君一席话,李玉白赞不绝口,“冯兄真乃学识渊博呀!”

李清曲好笑道:“平日里,夫君可不像今夜这般多话,可能是看到来了外乡人吧!”

“夜色已晚,再给诸位谈谈徐郎之事,小店便要打烊了!”冯晨裳看向窗外月色朦胧,回首道:“早前不久,徐寿辉去往浙东途中,竟被一奇怪女子一路刁难,此女便是江湖上两大有名的妖女之一,云竹猗。一身青衣,美艳不可方物!乌木笛,北鄙音。悠悠一曲,便足以让世间俗子,七孔流血而死。”

台下一人笑道:“徐郎是有名的美男子,莫不是此妖女也看上他了?哈哈…”

“哈哈…还真让阁下给猜对了!”冯晨裳爽朗一笑,也不再卖关子,“徐郎回乡途中,遇夜缘留当地一客栈投宿。谁料二更天时,辛辛苦苦运来的布匹竟被洗劫一空。住在此客栈的还有一对年轻夫妻与几个闲散之人,徐郎的一位弟兄见夫妻二人不慌不急,便把矛头指向了二人,徐郎一时脑热便暂时不发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