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郎不应当
宁文英想了想,还是不要乱说话了,她便低声顺道叮嘱几句小侄女儿别跟李姑娘说这些话。
宁珂萱晓得姑姑的意思,她应的利落。前头李佳徵与李家人交代清楚后,便又折身走了过来,这回却不是她一个人回来的。
“表哥好。”宁珂萱看着李佳徵身后那身姿挺拔的俊秀男子,微微勾唇颔首打着招呼。
宁文英没见过李蒙,但她听过,武昌门东街李大学士的嫡孙是个难得一见的才子,年纪轻轻便是入了翰林院的门槛,假以时日必定是要步入李大学士的步伐,入阁的。
未来定是岳启内阁的顶梁柱。
当下,宁文英也朝李蒙颔首道了一声李公子。
李蒙见宁珂萱身旁这位身高略高的女子亲昵站她一侧,想来是友人,便也回应了宁文英。
“翰林院这么轻松的?好几次都能遇见表哥。”宁珂萱瞧着李蒙意气风发的模样,不由得好奇,她曾听张绪洋说过,翰林院工作繁重也无趣,日复一日的审核、编撰,假日也不比那些朝中官员多。
所以,李蒙到底是怎么做到,能轻松在外游走的?
宁二姑娘的话难得让这个素来稳重的儒雅男子有一丝促狭,他挠了挠鬓边,平日老成气息终于淡了些,总归有了少年儿郎的青春感。
“我调的休期,每年都陪母亲来青苔山礼佛的。”
宁珂萱颔首,“表哥有这份孝心当真是好的。”
宁文英微微挑眉,她素来身高就比一般姐妹要高上许些,是以有些男儿她能平视。李蒙身高修长威猛,若不是眉目带着读书人才有的儒雅,一般人都以为李蒙是武将出身的,她堪堪要抬点视线。她细细打量着李蒙这少年儿郎的脸色,却越瞧越觉着不对劲。
这李家公子怎么这么拘束?不应当啊,年纪轻轻取了榜首,廷试又拿了进士,可谓一路顺畅走至翰林院,怎么说也应当带着儿郎自信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