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第二天的七月十一日,事情就明朗了。
一直严阵以待的郑胜听说石崇离开了江陵,他松
了一口气,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再次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事实上,通过万云等人的宣传,江陵城里的人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一直肆虐荆襄的黄绢贼被消灭,是人人称快的大事。而石崇若还敢明目张胆的对郑氏下手,无异于点燃世人心中的怒火,自取灭亡。
但,石崇居然离开了…
刚刚看过任据送来的伤员报告,一直在负责照看刘嗅儿的青儿突然急匆匆地跑来:“世子,嗅儿突然咳得厉害,而且还…发热了!”
发热,自然是发高烧。郑胜很清楚这个年代感冒发烧也是一场能要人命的大病!
郑胜不禁想起这个年代他最熟悉的医者沈怀。
两年前,他想给小学校增设一个医学科目,培养几个医生出来。于是他请了沈怀担任老师。不过,欣然接受邀请的沈怀在教了一段时间后,便身无长物了。
实在是,这年代的医学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可沈怀已经位居荆北很出色的医生之列了,他开出的药方有时候连万泉镇附近感冒发烧的小孩子都治不好。
和他混熟后,郑胜还得知沈怀曾学医于汉末名医
张仲景的二代弟子。只不过就连他师父都没见过那本《伤寒杂病论》,他在跟师父学了两年后,便回到荆北为人治病。
沈怀是凭着自己长期的经验在开方治病,至于是否是完全的对症下药?
他的认为是:大概是对的吧?
郑胜也曾派人寻找过张仲景、华佗其他正宗的传人,更极力寻找过那本《伤寒杂病论》,但始终毫无结果。蹩脚医生沈怀已是郑胜最好的选择。
生病,实在是这个时代极危险的事。
江陵的医生会比沈怀出色吗?郑胜忧心忡忡。
郑胜急匆匆赶到时,正听到屋内请来的江陵医者再用舒缓的嗓音阐述着:“发热即温病也,乃风寒入体所致。如今此女咳声难止,冷汗不停,额头极烫,实在是极危的处境了。老夫只能开个药方试一试,能否祛寒,实无把握。”
听着这些话,郑胜脚下一顿,他已经不想再去和那个连发烧都没把握治好的医生见面。
可刘嗅儿接下来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