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公堂之上(中)

凉习凝眉看着他,这人他认识。刘务,是刘氏当代家主的次子,同时也是宛城里的名士。因此,凉习并没有因为他打断了王钧的发言而斥责他。

“据我所知,顺阳县万泉乡各村都属于顺阳王的封土。他们怎么成郑氏的佃户了呢?”刘务侃侃而谈。

王钧沉默了片刻,道出实情:“我们郑氏与

顺阳大王有约定,顺阳东部一些土地的二十年使用权归我郑氏所有。这是契书。”王钧从袖口取出一张契书,交给了郡吏。

凉习细细的读过,略感诧异:“郑世子这桩生意似乎做得并不高明啊?”他心里想着这莫非是顺阳王逼迫郑胜签下的?

“高不高明,看谁在做。有本事的人自然可以点石成金。”王钧身后一人走了出来,“三年前,万泉乡河洪泛滥、满目疮痍,百里之土,少有人烟。而现在,是何等模样,世人皆知。”

凉习稍感不快,道:“尔言之有理。郑世子在万泉乡这几年,作为果是不凡。不过,你又是谁?”

“在下万云。敢问刘务阁下,刘仲是否是你家之人?”

刘务看着万云,冷笑道:“你不过是郑氏小儿的书童玩伴,有何资格质问我。”

万云朗声道:“太史公书商君列传中,有一段讲的是太子嬴驷的故事,太子触犯了商君的法律,秦国人刑其傅而黥其师,毫不容情。由此观之,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那么公堂之上,公子、书童又有何区别呢?”

刘务冷笑着:“暴秦三世而亡,由此观之,卫鞅那一套也并非治世良方。”

凉习咳嗽一声,忙把话题拉回来:“既然万泉乡是郑家的地方,那么刘氏确实是侵占了郑家的土地。”

“非也,非也。万泉乡是郑氏的地方,但万泉乡的土地可不一定是郑氏的土地。”刘务恶狠狠的说了下去,“其一,顺阳王与郑胜的契约,说的是万泉乡方圆百里五百余户民与他们名下的土地。郑世子每年上缴给顺阳王的也是依照每户占田、户调应缴纳的赋税。但是,现在那些村民开垦了比占田规定数目多很多的田地。而且,万泉乡现在恐怕已经有超过千

户的民众。”

“而我们所吸纳的,正是除了属于大王封田之外的土地。”

“你是承认这些土地是属于我们的了。”王钧大声问。

“哈哈哈,这可不一定。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请问,郑氏有契书吗?是有一些没有吧?而且,郑氏收的田税也太低了吧?十取一都不到,也太便宜这些佃户了。”刘务语气轻蔑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