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考校

“是。这是我们明年的计划。不过,各州的藏书馆会更多的收纳本州郡内的书籍文章。”

“好,真的很好。不过,在几个月前,曾有人上书,说你私收天下藏书,意图叵测。今天,老夫听了你的雄心壮志,也想要问一问,你的目的是什么?”羊贾紧盯着他的眼睛,沉声问道。

郑胜沉默片刻,淡然回答:“那位博士大人并没有说错,小子的目的确实是想借这书馆揽一揽虚名。意图就是能在士人当中,留一份微薄的印象。这样,等我长大后,无论做些什么事情,自然能顺畅些、多一分助力。”

羊贾闭上眼:“既然如此,我还听说,去年冬天时,临海侯裴大人邀你入京,请你入国子学学习。有了裴大人的提携,到了国子学,以后做事想来会更加顺畅。你何必舍近求远呢?”

郑胜微笑的说道:“我和临海侯大人并不熟悉,和国子学那些贵族子弟更谈不来,去那里岂不是自找没趣?”

郑胜回答的极为流畅,是因为事实上,关于藏书馆意义的话题,他跟很多人谈过,以至于他形成了以上意思的套话。郑胜确实想借藏书馆邀名,但是

还有更深层的东西——为未来做打算。这是他不能对人提及的部分。

抗胡自身要硬,可外界的环境也很重要。他曾经读过太多文武不和、嫉恨军功以至于遗恨千古这类的故事。所以,他想要给自己攒点好名气。对你的好感度高了,文臣们自然不会对你太过分。

至于不应裴楷之邀,自然是因为他打算继续远离政治风暴的中心洛阳,以免落的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的后果。虽说那场动乱已过去了好几年时间,可八王之乱,只乱了两三个王便不见了踪影。令他有时候会产生怀疑:难道他所引动的蝴蝶效应,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没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了?

那他所知的未来还是那样吗?他做的事不会毫无意义吧?

听完他的话,羊贾甚是讶异郑胜这小孩子居然想到了这样深的东西,随即他开始怀疑这言辞是不是郑氏有人教给他的套话。但他转念想到郑胜“天赋秉异”,那么,他说出这样的话并不足为奇。

士族与寒门之间的鸿沟,羊贾自然清楚。南

阳郑氏可不是荥阳郑氏,这一支郑氏最大的爵位也不过是一个亭侯,还是依靠军功拿到的。若不是近年来,南阳郑氏屡有“惊人之举”,他们根本不为人知。

可郑胜这小孩竟无骄狂之心,甚有自知之明,与一些少年天才迥异。这令羊贾对他有了更大的兴趣:“郑世子,你年少时便以词赋成名,可自元康初《桃花源记》后,竟再无词赋问世,这却是为何?须知,年少时,应该更加把心思放在读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