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关于豆浆的交易,现实中的一碗豆浆可以交换到半碗的“无渣”豆浆。
郑胜回忆着天平出现的时候,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是他想了很久,还是没想到什么结果。
郑整又跑了进来:“世子,你醒了?今天的豆汤…豆浆有很多嘛!”
他端起碗,一饮而尽,皱了皱眉头:“世子,这豆浆和昨天的不一样吗?怎么感觉不太一样?”
“感觉到是哪里不一样了吗?”
郑整摇摇头。
“好好感受吧!”
青儿对郑胜没有用秘法去掉豆渣的原因不感兴趣。
郑胜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上午的锻炼进行地很顺利。
但郑胜的教学事业大受打击。
郑整和李安建的学习很吃力。昨天教的今天已经忘了一半多,只能重新再来。
郑胜觉得还是以后找一些有学习天赋的人去学。像李安建、郑整,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东西。会识字、看得懂东西、会写简单的文章;在数学上会简单的运算,再加上简单的物理化学常识。让学成之后
的他们有差不多相当于五六年级、甚至初一初二的知识水准,就很了不起了。
给李安建、郑整布置好抄字的任务。郑胜坐在一旁,开始认真的做一件事:他决定把他还记得的一些东西记下来,按时间来算,他已经三年没学那些令他头疼的东西了。
郑胜的记忆还算可以,他还记得大概一半左右的高中数理化公式。
把物理学中一个磁场公式写出来后,郑胜盯着它看了半天,意识到这公式完全没用。
郑胜想到了一个问题,比如说化学,化学最基本的自然是周期表,可现在这个世界,可以让人接受的元素有铁、铜、金、银等金属,如果郑胜告诉别人,一个水是由一个氢和两个氧构成的,我们呼吸的空气的成分有氧气、氮气、二氧化氮…郑胜想象得到那场面,简直是对牛弹琴。
现在恐怕没有人能接受这样的知识,因为没有认知基础。
李安建、郑整能接受认字,加减法的运算。是因为他们见过、知道这东西的用处。
最开始,为了让不肯做数学题的郑整接受加减法,郑胜问他一个问题:厨房里,一共有六个鸡蛋,今天,我们吃了四个,步伯又放进去七个,厨房里有几个鸡蛋?
郑整憋红了脸,“世子,我去数一数,就知道了。”
郑胜拍了他一巴掌,“安建,算出来了吗?”
李安建放下笔,“世子,算出来了,是九个。”郑整服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