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谎 (上)

大明长歌 酒徒 1159 字 7个月前

大谎(上)

第二十五章大谎(上)

浓烟、烈火和翻腾的巨浪交织在一起,烧红了天空,烧沸了海面,令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血脉贲张。

然而,这场发生在长崎港和对马海峡的殊死搏杀,影响力却远不如一场风暴。很快,就被人刻意地淡忘。哪怕是半个月之后,有关大村,宗义两家舰队差点儿被人打得全军覆没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遍了沿海所有港口,大明和日本两国之间的议和大业,却依旧按部就班。

和谈双方的参与者,都对曾经发生在眼皮底下的战斗三缄其口,仿佛,仿佛这样做,海战就没有发生过,那些屈死于岸炮之下的无辜者,就从没在长崎港出现。

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九月初,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终于处理完了最近一场地震带来的种种

问题,心情大好,终于决定接见大明使团。为表达对和谈的重视,丰臣秀吉及其麾下文武重臣,皆穿戴起大明衣冠。消息传到正使杨方亨耳中,此人立刻心情大悦,当场提笔赋诗一首,以记大明天朝凭借深厚的德治,再度令四夷不战而臣服。却丝毫未注意到,在自己身边的副使沈惟敬的眼中,写满了狡黠与鄙夷。

后者也的确有鄙夷杨方亨的资格,从万历二十四年六月出海到现在,整整三个月时间,杨方亨作为正使,几乎什么正事儿都没干。整个和谈大事小情,都是由他沈某人一手包办。姓杨的每到一处,除了写诗做赋就是游山玩水。好像文章写得好了,就能让丰臣秀吉读过之后立刻率部归降一般。

除了杨方亨之外,另一个让沈惟敬鄙夷的,则是大明礼部郎中顾诚。此人作为大明国的五品高官,仕途上春风得意,顾氏家族作为大明的江南豪门,也也从国家身上拿到了令普通人羡慕都羡慕不过来的好处。然而,无论姓顾的本人和姓顾的那两个族兄,却好像都跟大明有着血海深仇一般。多年来,兄弟三人有

的在台前,有的于幕后,使出的手段花样百出,却几乎每一招,都是把大明当做猪肉来卖,而他们和他们身后的家族,则吃得满嘴流油!

不过,鄙夷归鄙夷,表面上,沈惟敬却不敢对杨方亨和顾诚,有丝毫的轻慢。这二人的家族,都树大根深,随便掉下棵树枝来,就能把他沈某人砸成肉泥。特别是后者,同族兄弟中进士出了一大堆,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地方上,人脉都极为广阔。最近据说还资助并推动成立了一间书院,甚受儒林推崇。若是不小心得罪了此人,沈惟敬相信,自己即便爬得再高,也得立刻被拉下来,并且被狠狠丢进泥坑,遭受万足践踏,永世无法翻身!

好不容易才把握住了千年一遇的机会,从寻常海商,变成了大明游击,和谈副使,沈惟敬当然不想轻易失去。因此,赶在前去赴宴之前,特地找个了合适机会,将顾诚请到一间空屋子里,一边给对方斟茶,一边小声询问:“悟时兄,可曾有那几个乱臣贼子的消息了?按照推算,他们十几天前,恐怕就已经到大

明了。万一他们将真相捅到上头去,或者煽动学子闹事儿,咱们于日本这边哪怕做得再好,恐怕也会功亏一篑!”

悟时,正是礼部郎中顾诚的表字。后者因为在长崎画了供状,原本有些心怀忐忑,听沈惟敬话语里头对自己尊重一如既往,心中立刻偷偷松了口气,想了想,很是认真地回应:“沈兄放心,他们翻不起风浪来。家兄已经发动故旧,抢先一步,弹劾他们擅离职守。如此,他们捅到上面的罪名,就等同于情急反咬,根本做不得真。更何况,朝中有石尚书和赵阁老,内廷有张掌印,他们三个的奏折想送到皇上面前,难比登天!”

“半个月前,你也把话说得这么满,结果呢,被人烧了个灰头土脸!”沈惟敬心中嘀咕,脸上却依旧带着恭敬的笑容,先给对方续上了茶,然后小声提醒,“兄长高明!未战,就让那三个家伙输了一大半儿。但是,还需要提防他们狗急跳墙,用谎言煽动学子闹事。那三个家伙,可都是南京国子监的高材生。当

年大兄在北京…”

当年族兄在北京指使读书人向东征军头上泼脏水,却被李彤等人用事实狠狠抽了个大耳光的事情,乃是顾诚心中的一根刺,最不愿听人提起。因此,不等沈惟敬把话说完,他就竖起眉毛,低声打断,“他们想煽动,就能煽动得起来了?你别忘了,最近国子监日常事务,和南直隶乡试,是由谁来主持!除非那些学子们不想要功名了,否则,谁有胆子跟他们一起闹?!”

唯恐沈惟敬再没完没了地啰嗦,顿了顿,他又低声说道:“况且他们也未必能活着上岸。宗义智向来不是肯吃亏的主,被他弄沉了两艘战舰,还损失了那么多弟兄,早就恨不能将他挫骨扬灰。眼下整个东海的水上豪杰,都接了宗义智的悬赏令,驾驶着船只四下里堵截他们。而福建水师的一些将领,还有南洋那边专做水上生意的甲必丹,也早就接了英雄帖,专程驾船来东海上等着割他们的脑袋!”(注1:甲必丹,西班牙人对南洋华人侨领的称呼。实际为capi

tán的音译。)

“可终究没抓到他们。只要他们一天没被抓到,我这里头就无法踏实!”沈惟敬听得心烦意乱,指着自家的胸口,小声叹气。

如果按照顾诚的描述,日本与大明支持议和通商的势力联手,已经在大明沿海布下了天罗地网,李彤等人,早就该成为网中鱼虾才对。然而,直到现在,这些人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甚至连他们所驾驶的那两艘据说已经严重受损的海船,至今也没在大明沿海露出踪影!

直觉告诉沈惟敬,时间拖得越久,麻烦就越大。的确,与顾诚身后的江南各大家族比起来,那三个小家伙连三只蚂蚁都算不上。的确,议和一事,外有阁老赵志皋、兵部尚书石星等数名高官背书,内部还有秉笔太监张诚“捂住”大明皇帝朱翊钧的耳朵和眼睛,兼给大伙通风报信儿,可谓万无一失。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蚂蚁再小,咬人一口也得肿个大包。万一那蚂蚁嘴巴上还带了致命毒液,一口咬在血管上,

后果必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