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惊变(上)

大明长歌 酒徒 1585 字 7个月前

“我大明能有如此精锐之师,首功当然要归于皇上。这次功么,自然是忠臣之家,教育有方!”第九代襄城伯李成功同样满脸得意,信誓旦旦地补充,“今天带队的几个小将,可都不是外人。那李如梓的身份,我就不说了,大伙都知道他是宁远伯之子。那李彤李子丹,可是岐阳王的后人。而他两位同伴,一个好像跟英国公乃是同宗,另外一个,则出自诚意伯的嫡枝。”

“啊,怪不得,原来是家学渊源!”

“英国公,这可是您老的不对了。家中晚辈出了麒麟,居然

只字不提!”

“原来是勋贵之后,我大明勋贵,向来每逢国家有事,都奋勇争先。这次,也是一样!”

有道是,锦上添花不嫌多。既然知道城外的几名年青将领,前途远大。城楼中的文武官员们,都巴不得对方能是自己晚辈,或者出于自己门下。甚至几位勋贵,竟然迫不及待开始推算族谱,以期能找出一份血缘关系,让几个年青人成为家族的助力。

“诸位先别忙着夸,如果这样的将士便为精锐。我大明的精锐之师,也太不值钱了些!”忽然间,有一个刺耳的声音,将所有喧闹尽数击碎。

“谁?”众人循声愤怒地扭头,恰看见,吏部考功郎中顾宪成那冷峻的面孔。

后者耸耸肩,继续淡然而笑,“在下记得,去年秋天李提督带领大军,剿灭孛拜叛乱而归。六千甲士入城,整齐得宛若一人。而城下这支队伍,终究照着去年秋天那支差了一些。此外,去年被李提督押回来的那些鞑靼俘虏,个个生得膀大腰圆。诸位再看今年被押回来的倭寇,都是些什么歪瓜裂枣?!”

“嗯?”众人听他说得振振有词,纷纷诧异地低头。定神细看,这才看清楚了,被李彤等人押送在队伍前面的俘虏,究

竟是什么模样!

一个个,瘦小干枯,宛若没吃饱饭的猴子一般。其中最高者,也不过七尺左右。最壮者,则肩宽不足三尺。如此羸弱之辈,甭说让东征军去打,即便是寻常卫所兵,估计也能以一敌三。城外的凯旋队伍对上这样的倭寇,即便百战百胜,又有何荣耀可言?!(注1:汉尺,一尺大概是23厘米左右。七尺为一米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