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
林霜对彭良才的私生活非常不满,但对他办事的能力还是放心的。他读过书,替他家少爷考过秀才,脑子灵(隔开)活,懂得举一反三,交给他的事情都能办的很完美,不需要她做过多解释。
等他走后,林霜也开始准备。
彭良才兴冲冲的跑去前院,先把内外院的管事的叫到一起,跟他们说了夫人的计划,不出意外,这些多少见过点世面的管事和管事娘子都惊到了,他们一个个嘴巴张开老大,反复跟他确定没有搞错。
把事情分派出去,他又安排人去兵部盯着,确保侯爷一出门,他这边便能最快得到消息。
兵部的议事大厅里此时正灯火通明,争吵声震耳欲聋,里面的将领和官员个个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只差动起手来。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坐在一旁,声音嘶哑,显然也经过了一番口舌之战。
长兴侯一手撑着额头做沉思状,实则已经与周公胜利会师,突然,一位大将的呵斥声将他惊醒。长兴侯浑身一抖睁开眼,抹了一把嘴角,抬起眼皮故作镇定的扫了在座的人一眼,见大家争得起劲,没人注意到他的失态,
这才定下神。
副官景震见他醒了,俯身贴在他耳边道:“在争要不要关边贸,几位将军认为开边贸容易混进敌军探子,让他们有机会在边关闹事;兵部赵大人认为开边贸缓解了边关军费紧张的问题,要继续开下去,此次瓦剌骚扰边境,只针对个别小镇,并未对当地产生太大影响,派一支军队去敲打敲打便可令其老实了;户部易大人说边贸开了差不多半年,贸易繁荣,几个通商要镇都设了收税点,此次征讨的开支可以由这部分税收承担;礼部余大人则说开通边贸,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边关将领加大维护治安的力度,军费开支也随之增长,根本没有多少余钱。”
长兴侯心领神会,兵部尚书赵效瞥见两人在咬耳朵,便问:“侯爷有什么高见?”
大家都停住争吵,一齐看向长兴侯。
长兴侯朗声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本侯也需要再考虑。都这个时辰了,几位大人年事已高,熬夜对身体不好,不如先回去,把自己的想法再整理整理,也思考一下别人说的,明早上朝的时候,也好争得更有理有据嘛!”
赵效急道:“侯爷,瓦剌侵范我大朗边境,大同总兵李将军送来军报,他认为瓦剌蛰伏这么久突然又来骚
扰,是盯上了咱们的边贸,只怕尝到甜头后还会有动作,需要派兵增援,咱们总得商量出一个章程来才好啊。”
长兴侯伸出小手指在耳朵里转了转,一脸无所谓的道:“那就派军队打他们一顿便是,这有什么好争执的?你们要是拿不定主意派谁去,本侯去军中给你们抓一个。”
“侯爷,游凤镇是边贸重镇,不宜开战,还是议和好。”
一个将军大声道:“不战而屈,也得有这个本事,瓦剌既然敢骚扰,便是对咱们大郎军力的藐视,他们不得到好处如何会愿意议和?要议和,起码得把他们打怕了才能议。”
几个将军纷纷点头赞同他的话。
“可以让侯爷领兵嘛,侯爷战无不胜,威名远扬,想必他领兵去议和,瓦剌军不敢不从的。”兵部一位侍郎建议。
长兴侯摇头道:“本侯在海上伤了身体,尚未恢复,不宜征战,依我看,闵将军的父亲与瓦剌军交过手,有丰富的对敌经验,所谓虎父无犬子,让他去再合适不过。”
易尚书不同意:“闵将军的父亲确实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