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都是命数,他的好日子还在两年后呢。"
"你能如此宽心,女儿就放心了。"沐卿歌颔首,沐景年读书的时日尚短,若是依她的意思,与其今年匆匆上了场,倒不如再多读一些,也好明事理,知是非。
父女二人回了太傅府相安无事地过了两日,贡院就开看了门放人,沐广轩有公务在身,沐卿歌就独自一人作男儿打扮的到贡院去接沐景年,望穿秋水地等了许久,才在一群踌躇满志的考生最后看到了垂头丧气的沐景年。
沐卿歌一看这情形就知道沐景年没有发挥出自己心中的水平,就一句话也没多问,接过来弟弟手上的包袱,亲热地说道:
"爹爹今日恐怕要晚一些才能回府,从前姐姐总是不允许你饮酒,如今你也是个大孩子了,今日咱们就到醉仙楼上不醉不归,你看可好?"
"多谢姐姐的美意。"沐景年虽然说随了沐卿歌沉着冷静的性子,但到底还是个没经过什么大事的孩子,偶有挫败的时候就想依靠在家人身边,于是便顺从
地听了沐卿歌的安排。
为了不让父亲多问惹沐景年伤心,沐卿歌还早早地打发人回沐府知会了沐广轩,直说沐景年发挥得不甚理想,只能以待来日了。
只是谁也不曾想到,沐景年低调谦逊,过了不过七日,沐府就收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七日之后的早朝上,北幽国内一派祥和群臣并无要事禀告,皇帝凰君澈心情不错来了兴致便和自己的文武百官多说了几句闲话:
"今日早朝之前,翰林院把他们评阅了的京城子弟的文章拿给朕看了,朕看今年的考生有不少的青年才俊,其中有一叫沐景年的后生颇得朕心,朕看他的文章虽作得还稍欠火候有些稚嫩,但行文之间的襟怀和气派却已经初现端倪了,已经足矣和太子十三四岁时的佳作相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