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了这一点,杜清和念头就通达了。纠结英雄不英雄的一点意义都没有,难道普通人就不能是英雄,英雄难道就不能是普通人?反正做自己该做的事,问心无愧那就行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即便善恶界限没有那么清晰,可能在黑白之间游离着大量的灰色。不过那又怎样?杜清和要做的,就是保护良善就行了。
也许是触及到了道心,杜清和感觉神魂都升华了不少,然后……然后就睡过去了。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
杜清和看了看时间,早上六点钟出头的样子。
“嗯,今天该买什么菜呢?多一点蔬菜吧,怎么说都是养生餐厅。不过昨天买的菜,都还在店里面没用完啊……”杜清和不是黑心,也不是故意要用隔夜的蔬菜肉类,主要是因为丢了很浪费,不符合道家修养的主旨。更何况,杜清和早在厨房里布下一个保鲜符阵,能让瓜果蔬菜、肉类不变质,甚至还能阻隔细菌、害虫和老鼠。
道家经典《道德经》有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认为“俭故能广”,也算是道家的基本理论之一了。
一个人的福报,根源就在于勤俭。得享福报谁都喜欢,但福报并不是求来的,而是从勤苦中修出来的。可能是祖先修来的,也可能是自己修来的。怎么都好,要保持住这个理念,富人一旦福报享尽都会堕落,更何况是一般人家?
想想看,为何中国历史上有五次灭佛,而从无灭道之说?
最主要的,还是佛教“贪得无厌”。
这可不是杜清和杜撰的,而是历史有记载的。不管是原本的佛教,还是本土化的佛教,都是一样的“贪得无厌”。佛寺不光有信众香火钱,在几次灭佛事件前,还占有了大量农田,免交赋税。同时还有大量的青壮年为了逃兵役、为了过一个舒服的日子而躲进佛寺。再加上当时的货币是铜币,但佛教为了塑金身,用了大量的铜来铸造佛像。如此种种原因,怪不得朝廷要大规模灭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