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比武

井上昆山点了点头,说道:“这一次,他们的确动了杀心,但是二位只要紧挨他们坐着,我想会有惊无险。一来,就算是装,他们也要保护二位不受刺客伤害。二来,二位离他们近,让刺杀者投鼠忌器。毕竟,恭亲王有功夫在身,这一点相信他们已经知道了。”

李鸿章听了这话看了看恭亲王,奕欣面色凝重,说道:“据我观察那陆奥宗光的功夫不浅。我的功夫多为军旅功夫,虽讲究实战,但是却没有你们江湖中人那般神奇,可以内力伤人。故此,对陆奥宗光我没有一招制胜的把握,要是面对伊藤博文么,那还是很有信心的!”

塔塔拉虎听了说道:“之前我了解过,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是多年搭档,这二人私交甚好,我想明日伊藤博文必然会来,届时就烦请恭亲王以身试险了!”

也许有的读者不太清楚,为什么日本人和大清政府签了《马关条约》以后,还是千方百计地想除掉李鸿章和奕欣呢?

明治天皇以及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都知道,只要给中国时间,让他按照洋务运动的路线发展下去,未来其遏制日本的希望会越来越大。李鸿章和奕欣是洋务派的首领,他们活着就意味着,中国学习日本乃至

于欧洲技术的计划不会停止。征服中国,是明治天皇“八纮一宇”计划的关键一步,李鸿章和奕欣的洋务运动,让明治天皇比较忌惮,除掉他们打断中国的洋务运动,成为了日本人最着急做的事情。

有读者还会问,李鸿章和奕欣不是汉奸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

这里笔者并非针对谁,而是就事论事: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慈禧是中国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李鸿章和奕欣还不够资格给这个家庭做主。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最后拍板的都是慈禧,或者是光绪皇帝。他们实在是属于代人受过而已,汉奸一词,扣给李鸿章和奕欣,还是比较冤枉的。

至于李鸿章和奕欣有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我们可以分析甲午海战战败原因,来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这里笔者只是简单地说上几句,毕竟这是不是历史书籍。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当时吏治混乱,而且作为家长的慈禧利欲熏心,个人生活极其腐化,将国库的银两用在了自己寿诞以及圆明园的建设上,导致了军备上不足,这才是战争失利的主要原因。

现如今,在日本很多书籍当中,对李鸿章和奕欣的的评价都是非常中肯的,认为他们是当时中国之栋梁。敌人对自己的评价,那才是真正的客观的评价。

接下来咱们接着说接下来比武的事情。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以后,陆奥宗光提议中日比武,其目的

就是想通过非官方的方式,杀掉李鸿章和奕欣。之所以不敢大张旗鼓地杀,那是因为当时大清政府虽然腐败,但是要是真的将其惹恼,倾全国之力的话,日本根本没有把握赢得最后的胜利。况且,李鸿章、奕欣和其他驻华大使关系大部分都不错,这就涉及到了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不得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