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赴日之行凶险万分,李鸿章才采取了两个方案,第一个向光绪申请保护,调来塔塔拉虎和井上昆山;第二个便是想办法不去日本。
为了不去日本,李鸿章先是以身体不适为由,被驳回之后又说很多事情没有办,暂时离不开,结果又被慈禧驳回。三番五次之后,慈禧已经怒了,他才不得不决定前往日本和谈。几个星期以后,他不得已带着儿子李经方以及塔塔拉虎、井上昆山、几个外国人,以及各级文武官员一百多人,踏上了东去日本的客船。
“看哪,那个就是李鸿章,这要去日本和谈去了!”有人说道。李鸿章远远地听到,心中暗自无奈,因为此行乃是绝密,却不想还是传了出去,以至于一上船便被认了出来。看来井上昆山说的内奸,还真的可能存在!
“唉,日本人打得这么狠,李大人这是去讨好示
弱去喽!”有人说道,“这种法子之前不总是奏效么?”李鸿章听了心里一叹,暗道:“由此看来,我这汉奸之名是躲不掉了!”
在众官围绕下,李鸿章来到了高档船舱里,只是躺了会便感觉憋闷,于是领着塔塔拉虎和井上昆山来到了甲板上。三人一排站在那儿,耳边是海鸥的鸣叫,眼前是滚滚的海水,倒是一副开阔景色。再说李鸿章看着海涛滚滚,天海一色,不时地长吁短叹。如果不考虑此去乃是议和,单看此景应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之感。此刻,就算不是议和而是游玩,李鸿章也是面色不佳——不知什么原因,这次晕船晕得十分厉害。
他走之前和光绪就是否割地进行了沟通,他知道光绪和慈禧也是反对割地,因为割地就意味着卖国,这个罪名谁也承担不起。不过,恭亲王奕欣倒是赞成割地,他认为不割地就意味着和日本政府唱对台戏,日本人得不到满足势必再度攻打中国。
李鸿章为了实现多赔款而不割地的目的,走访了
多个外国驻华使馆,只可惜所有的大使都是不置可否,并不明着表态支持中国。李鸿章感觉到了从未有的压力,故此对儿子李经方说,自己这辈子到死都要背着“卖国贼”的骂名。
塔塔拉虎看到李鸿章面色阴沉,便上前说道:“中堂大人,此去日本您担子实在太重,卑职知道您担心什么…千古功罪任后人评说,大人不必如此为难自己!”
李鸿章听了收回视线,叹口气道:“老朽一直想帮助爱新觉罗氏根除弊病,通过‘洋务运动’来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只可惜啊,最终也是功败垂成,老夫之痛他人无法体会…”说到这里,他拍了拍塔塔拉虎的肩膀,“中国之未来,还有赖于你们这一代。我们最终要淡出历史舞台,你们总要成为主角,通过你们的努力,让我大中华五千年之历史更加绚烂。只可惜,我老矣,恐怕看不到这一天了!”说完又呆呆地望着天海交接处。
塔塔拉虎听了也是感慨良多,他之前听人说李鸿
章如何如何,而现在看眼前头发花白的老者,才知道那些嚼舌根子的人是多么可恶!因为能者多劳,多劳就意味着多犯过错,有过错自然要挨骂。反观现在的现实生活,一个小小单位也是如此,最后老板赏识的不一定是能者,反而是那些会说话的人。
而与塔塔拉虎不同,此时此刻的井上昆山抱着钢刀,觑眯着双眼,他被那奔流的海水吸引,不自觉地想到了孔子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想到光阴,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逝去的年华。遥想当年,他跟师父学习刀法,每日都承受着超负荷的锻炼强度。他的恩师,也是他的叔父,戚井刀法的正宗传人。他对井上昆山寄予了厚望,所以,对他的要求是前所未有的严格。但是他没有任何埋怨,因为他知道以后自己要靠这把刀活命,甚至于保护井上家族。年少的诸般回忆,能让他感觉到温馨的,也就是遇到了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