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们都支持晋王,那就表示这件事情已经是板板上钉钉子的事情了,晋王殿下是肯定会被立为太子的。
至于陛下为什么还会在外朝举行朝议的时候询问他们无非就是走个形式而已。
至于立李恪为太子,呵呵,谁都不想死!
谁知道若是李恪真的登基为帝之后,会不会把自个当成乱臣贼子给咔嚓掉呢!
就算跟着杨师道和萧瑀,原本支持李恪的那批人也老老实实地跟着答支持晋王了。
晋王已经在内朝通过了,就已成大局,内朝连身为宰相的杨师道都不敢放一句话,外朝他们难道就不怕将来晋王登基清算!
就不怕那些支持晋王的宰相们,甚至是现在反手就教训自己。
政治这回事,在大局已定的时候,锦上添花的多,给自己没事找事的少。
至于长孙无忌为什么要把两仪殿的事情传扬出去,当然还是为了给自己在李治的面前加分,表示自己这位舅舅迷途知返后对他的忠诚。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李二陛下正式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听政,昭告天下,大赦天下,赐大酺三日。
李二陛下也在册命李治为太子的时候,向天下人宣布:
“朕若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
且朕若立李泰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李治仁孝,朕立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与李泰均安然无恙。”
这一刻,李二陛下正式向他的过去进行道别。
尽管他曾是藩王,他也曾自藩王以玄武门之变夺取了大唐的皇位,但是他并不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走上他杀兄弑弟、逼宫父皇的老路,继续兄弟相残、父子相残。
同时,他也向天下人表示出他公私分明的心态。
哪怕李泰是他最宠爱的儿子,可是为了李唐的江山社稷,为了不再上演兄弟相残的悲剧,他决心不立李泰为太子,而立李治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