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说,程处弼还是没有答应成为李治的老师,并且又一次地把李治给忽悠走了。
这一次的忽悠就更恶劣了,程处弼把李治忽悠到羽林卫去了。
最恶劣的是,不是让李治去当兵了,而是让李治去种田,不,不是种田,是去收粮。
因为现在已经是秋季了,到了丰收的时节,而且今年还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年份。
羽林卫里有朝廷给官署补充经费开支的公廨田,每当到了这个时节,都会令各将士的家里派遣仆役前往公廨田收粮的,今年也不例外。
让当今圣上嫡三子、当朝亲王做一名小小的仆役去收粮,且不说这件事情有多么的恶劣,就说这天下估计也没有程处弼胆这么肥的人了!
当然,程处弼也没有逼着李治去干,只是告诉他一说,他可以这么干。
李治也可以不去,不过,李治要是不愿意去那这个拜师自然就无疾而终了。
李治并没有当下答应程处弼,对于一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有宫女太监伺候好他的亲王而言,哪里有什么需要自己做的事情。
更不用说,自己亲自下地干活了。
而这干活,还是帮着羽林卫干活,还不是帮着他自己干活,他自己可也是有官赐的永业田和御赐的私田的。
别说干活了,就是对他自己有多少田地,有多少倾,有多少水田又有多少旱地,他都不知道。
他只知道吃到嘴里的是香喷喷的米饭,至于是怎么来的,至于什么农活,他是一概不知的。
不会干是一回事,不过,更严重的还是因为身份和观念而造成的压力。
因为他是亲王,堂堂正一品的亲王,身为堂堂正一品的亲王,程处弼却让他干着农民百姓的活,这面子上总是过不去的。
不过,等李治到了宫里,向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禀明之后,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都非常乐观地答应了。
身为皇子,俯首农桑,体恤民间疾苦,这是再好不过的经历了。
于是,李治又隐姓埋名,以程家仆役的身份,混入了羽林卫的仆役大军中,去往了公廨田里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