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步伐没有任何的停留,历史的车轮也依旧继续在向前行进。
张亮已经去往洛阳上任洛州都督了,李治最终还是说服了长孙皇后,让他去往左卫参加训练。
对于宫里发生了什么,李治去没去左卫,程处弼不关乎,他只知道现在没人打扰他老婆安心养胎了。
没去,最好,就是现在去了,也对他并没什么影响。
这件事情是李二陛下首肯的,而左卫也是李二陛下的亲卫,李二陛下没说什么话,朝堂上也自然没有起什么胡言乱语,不然矛头就是对着李二陛下了。
不过,这两件事情对于朝廷来说,并不都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做官无非就是升贬平调,只有这三种,在长安城官员的调动就更加频繁了,在长安城做官能保持自己的官位就好,谁还有去对张亮的调任多嘴。
至于晋王被陛下派遣去左卫一事,虽然不少朝臣没有看明白,但这并不重要,只要陛下对晋王的宠爱没有超过魏王,那都不是什么事。
而且,现在朝臣们的关注点都在这个时间段发生的另一件大事上。
就是由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魏征等一众宰相主持撰写、撰修的类书巨作《文思博要》编纂完成了。
类书,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
文思博要,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共1200卷,目12卷,内容包罗古今万象,书引用古书近千本,保存了大量唐代以前的文献资料。
只是可惜,这部书后世是没有机会见着的,同样因为战火而失传,不过在北宋官修《太平御览》时,曾经大规模借鉴了《文思博要》的文献资料。
当然,这部书放在热爱编书的大唐贞观朝,虽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热点。
最重要的热点,是因为这些参与编书的人都受到了李二陛下的封赏,而且是重大的封赏。
长孙无忌的文散官衔从司空晋升为了司徒,虽然还是正一品的官阶,可是位置却是精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