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贞观十五年的朝堂格局

程处弼是贞观十二年八月中旬离开长安城的,而现在是贞观十五年正月中旬。

虽然离开长安城的时间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可长安城的政局依旧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宰相方面:

自贞观十一年六月,原尚书右仆射温彦博逝世后,贞观十二年五月,秘书监虞世南也逝世了,到贞观十三月正月,中书令王珪也接连逝世了。

若是包括贞观十一年特进萧瑀被李二陛下贬谪为岐州刺史以及贞观十三年原御史大夫韦挺被李二陛下贬谪为太常卿,此前朝堂上已经轮换了五位宰相。

程处弼贞观十二年八月刚刚离京时的宰相分布为: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高士廉、中书令王珪、侍中魏征、杨师道、吏部尚书侯君集、户部尚书唐俭、御史大夫韦挺,司空长孙无忌、特进李靖。

总人数十名,空缺:中书令一名,兵部尚书一名,秘书监一名。

而随着中书令王珪的逝世、御史大夫韦挺的罢免,宰相的空缺更是达到了五人之多。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放在官场上便是‘铁打的官职流水的官’。

有旧人的离去,便有新人的增补。

贞观十三年十一月,李二陛下下诏以侍中杨师道为中书令。

杨师道以亲身实践的经历证明了,做得好不如活得久。

贞观九年,李靖辞去尚书右仆射的相位,中书令温彦博继任尚书右仆射,其后侍中王珪又继任中书令,而他也顺势从太常卿升任了正位宰相侍中。

如今,中书令王珪死了,他也顺势从侍中升任了中书令。

至于为什么,升任中书令的不是资历更老的魏征,而是他?

并非是因为李二陛下不会知人善任,而是因为门下省身负审批、驳斥圣旨之重任,魏征这位铁骨铮铮的谏臣,最适合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