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江山入战图!
第一句以短短七字就将广袤无边的万里江山铺开在纷飞的战火之中!
诗句没有直接说战乱殃及了富饶的国家,而只说这一片大好河山都已经绘入了战图之中,表达委婉曲折。
可就这简单的一句,却让整层楼阁之中的众人的脑中都通过这一幅“战图”,想象到那兵荒马乱、铁血无情的沙场烽火。
只这第一句出来,便有许多人脸色变了些。
李二陛下凝神肃容,惊喜之间又若有所思,许敬宗暗叹一声双眼透亮,竖耳恭听等待着下句,李泰则眉头直皱,不由打起鼓来。
“生民何计乐樵苏......”
念到第二句时,李泰的声音依旧清朗,只可惜并没有之前那般大声了,神色惊诧地注目着奋笔疾书的程处弼。
这一句远没有第一句来得大气,这是一句近写,将众人的思绪瞬间从一望无涯的万里山川,缩小到群山万壑之中一点也不经意的矮山之中。
这也是一句实写,烽火飘渺的大地上,一处矮山间,普通人家的生活景象。
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随着战乱到来的,必将是生灵涂炭,樵苏生计本来就是普通百姓最为艰辛的劳作,根本无乐可言,可这个时候寻常百姓却乐得樵苏。
因为对这些战祸而流离失所、在生死之间徘徊的“生民”而言,能打柴割草平平安安的度日,能够在这战火间生存下来,就已经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了。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鹰”,这是古代东方百姓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只可惜,这种素来困苦的樵苏之‘乐’,这些百姓此时就是想得到也难于登天。
一大一小,一放一收,仅仅两句,大地烽火四起,生民苦不堪言的战祸惨状,就尽透在程处弼这一方纸上。
整个大厅都是一片静寂的。
有人在复读这两句诗,细细品味着其中的寓意。
有人已经沉浸在诗词之中,随着诗词去神游那战火纷飞的泽国、去探望那樵苏难得的民众。
更有人已经从这诗词里触景生情,长吁短叹,感怀天下尚未一统时的隋末乱世。
唰唰唰。